幻灯二

广州教师退休金一万多是多少(小学教师成长故事广州老师们的故事:不悔三十载青丝染白 信守一辈子育人初心)

全国第39个教师节,让我们听听广州优秀老师们的故事——

在广州的教师队伍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从教三十载左右,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坚持踏踏实实做一件事,那就是教书育人。面对学生,他们呕心沥血、无私奉献;面对同事,他们薪火相传、倾尽所能,践行“传帮带”的优秀传统。寒来暑往,发丝被粉笔灰染白,初心却依然不变。为迎接全国第39个教师节,我们走近广州的老师们,听听他们的教育故事,分享他们的育人心得。

为庆祝教师节,东风东路小学的同学们表演小品为老师送上节日祝福。

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副校长周伟贤

“当了教师,平凡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他在大学学的是工科专业,却结缘教坛36年;今年10月即将退休,但至今仍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如果能再选择一次,他仍选择做教师。

他是广州市轻工职业学校副校长周伟贤,不久前获评“2023年感动广州的最美教师”,他在颁奖仪式上说:“我本是一个平凡人,因为当了教师,人生才有了不平凡的意义。”

周伟贤

结缘教,三尺讲台一站36载

周伟贤出生于广州市白云区,高中毕业考上了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就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后我本该分到企业工作,但因为家庭的原因,而且我从小喜欢动手,一直有个技术梦。所以,我选择到离家较近的广州市二轻中专任教。”周伟贤说。

到了中专,周伟贤从助理讲师做起,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参与实践。“那时候,中专是4年学制,学生要进行毕业设计,题目常常选取企业的真实项目复制,所谓‘真题假做’;有时候则根据专业的毕业标准,设计一个题目,把成品做出来,即‘假题真做’。”周伟贤说,他觉得这特别有意思、有成就感,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职业教育。

后来,周伟贤参加科研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早年的技能竞赛没有团队,几乎就是一个人负责全程,从挑选学生、打磨备赛到制定策略、心理辅导等,很累,但当学生拿了奖就觉得特别自豪。”他回忆说,自己深知,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对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考证、深造,即使后来到了管理岗位,依然坚持在一线教学。

就这样,三尺讲台,周伟贤一站就是36载。2022年,周伟贤还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电梯维修保养赛项并获得一等奖。

将心比心,实践出“有效教育”

36年来,周伟贤教出了很多出色的学生,也摸索出“有效教育”的经验;和学生相处,他有自己的“法宝”。

“将心比心,成就学生。”在周伟贤看来,学生们的认知、性格、习惯往往与其成长的环境有关,并受亲人、周边关系密切的人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的影响。“对学生要精准施教,首先要了解他们、跟他们交心,让学生敞开心扉接纳你,教育才会真正产生效果。”周伟贤回忆说,在他刚当班主任的时候,班里有个挺聪明的男生,上课经常不听课,后来他和学生深入交流,才了解到原来这名男生是担心自己如果专心听课,万一成绩不好会很没面子,而如果不听课,即使考70分别人也会说“挺厉害”。

“将心比心才能以心换心。我认为,对学生的教育,关键在于陪伴、唤醒和鼓励。”周伟贤说,学生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影响而成长,而不是因说教而改变。

日常忙碌,诠释“爱岗敬业”

“每天大概五点钟起床,到七点,是我的黄金两小时,会把比较重要的事情放在这个时间段做。然后八点多回到学校,一直到晚上八点多离校……”这是周伟贤的日常,遇到像学校参与省高水平学校建设年度检查这样的特殊时刻,他还要把起床时间再往前调1小时。而这样的时间表,他已经执行了十几年。

今年起,周伟贤不上专业课,但每天的工作仍安排得满满当当,穿插其中的各种“杂务”数不胜数。比如,他好不容易腾出时间接受新快报记者约访,但计划很快就被会议通知打乱了;在采访过程中,他的电话不时响起,老师们有找他签字的、有找他询问工作的……

虽然忙碌,但周伟贤乐在其中。他一直相信:爱岗敬业,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岗位上做出成绩,对社会、对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越秀区环市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晖延

生于教育世家, 倡导以“浸润”方式育人成长

“李晖延,越秀区环市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30年,三代11人全部服务于广州教育。”日前,广州市首批教育世家教师名单出炉,李晖延获选。当主持人介绍她的话音刚落,颁奖会场上顿时响起教师同行们的赞叹声。李晖延面带微笑走上讲台,接过学生献上的鲜花,心里默默感叹:“不知不觉已经30年了……”

李晖延

“‘默默奉献’四字从小记心上”

1948年,李晖延的爷爷李康斋以浙江绍兴同乡会的名义创办了广州市中区绍兴小学(私立),解决了同乡和街坊小朋友的读书问题,而这所小学便是现在的海珠中路小学。李康斋的4个儿子都在教育战线工作,其中,李晖延的父亲年龄最小,2002年在越秀区教育局副局长任上退休,李晖延的妈妈则是八旗二马路小学的退休教师。李晖延与姐姐从小就看着家中长辈为教育事业而奋斗,教育基因早已生成。

父母由于工作繁忙,经常把李晖延姐妹带在身边。在父亲的办公室里,两人度过了许多难忘的童年时光。她们经常看着父亲手持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或在办公室里辅导学生或批改作业。看着父亲用红笔在学生作业本上留下一个个“红勾勾”,姐妹俩感觉教师这个职业既神圣又“威水”。在家里,李晖延有时候半夜醒来,还能看到妈妈在灯下疾书的背影。“我们从小就把‘默默奉献’四个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李晖延说。

投身广州基础教育事业30年

1993年,李晖延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却遭到父母反对。“当时教师并不是吃香的职业。”李晖延笑着回忆称,父母当时认为当老师“太苦太累”,不愿女儿把他们的苦再吃一遍,但她没有动摇。

结果,教师这个职业,李晖延一做就做了30年,其中28年的青春奉献给了薄弱学校。她先后在教育路小学、一德东路小学和广中路小学三所区一级学校工作,历任教师、副教导主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其中担任校长22年。

父母对学生的爱与负责的态度影响了李晖延的教育理念,她倡导用“浸润”的方式育人成长。环市路小学正是践行“美润童心,向美而行”的办学理念,以美学与文化润泽师生的心灵,同时致力于向每个家庭传播“向美而行”的理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环小校园虽然场地有限,但有着充满童趣和师生智慧的足球定向围墙,以及展现学校特色的荆园,为了拓展育人空间,学校从2019年开始与广州艺术博物院携手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定期举行研学活动和艺术课程。

在李晖延看来,如今的广州教育与十几年前相比,学生所涉猎和掌握的知识以及搜索知识的方法都有很大的进步,因此对老师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老师需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涉猎面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李晖延说。

广州市五中附属初级中学副校长陈永耀

“站稳讲台带好班,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要说21年前,陈永耀成为广州市海珠区的一名教师是因为“真爱”,那么5年后他成为海珠区教研院的数学教研员则是“意外”。从教研员岗位上让海珠区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广州市有了一席之地,再到回归学校,培养该校老师硕果累累。陈永耀坚持认为,教师一定要把握课堂这一“主战场”,站稳讲台带好班,这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

陈永耀

初出茅庐 以耀眼成绩服人

2002年,陈永耀被学校安排担任班主任,并负责该校数学竞赛工作。“这样安排一位刚入职的新老师,在我之前是没有的。”陈永耀回忆称,他当即明白这是学校对他的信任,同时也是考验。结果,他初出茅庐就交出一份优秀答卷:担任班主任3年,所带班级在毕业班综合评价时位列全校第一名,辅导学生竞赛获得全国“华杯赛”一等奖。

随后,陈永耀被调入海珠区教研院担任数学教研员,对此,他感到非常意外。“教研员是对老师进行业务指导的,我在当时估计是广州市最年轻的教研员,压力很大。”陈永耀说,当时他的职称还是初级教师,正在申报中级教师,可是却要指导全区的初中数学教师,包括高级教师和资深教师。“我凭什么指导他们?”

陈永耀没有退缩。白天,他到各所学校调研、听课、评课,夜晚看专业书籍、找同行交流。14年的教研员生涯,他一心想着怎样让海珠区的初中数学老师在广州市有一席之地。在他担任海珠区教研院初中部部长期间,海珠区中考总分平均分从之前的全市第六名上升至2018年的全市第一名。

回归学校 化身“问题”教师

回归学校后,陈永耀担任了副校长。他跟学生扎堆,课堂上则成为一名“问题”老师,不断向学生发问:“我这里有不明白的地方,请问有哪位同学可以帮我解答一下?”

陈永耀认为,课堂不仅是展示教师才华的舞台,更应该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场所。在数学教学领域,发展学生的能力最主要就是要设问,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开展的基本托管和素质拓展服务中,陈永耀开设了“耀眼思维”课程,这门课程的宗旨就是让数学变得容易学。“比如数学公式单靠死记硬背容易混淆,如果把它们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就不容易忘记。”陈永耀说。

筑梦之路 朝着“教育家”前进

一直以来,陈永耀秉持“以人为本、让优秀的人变得更优秀、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教育追求。这里的“人”既指老师又指学生。那么如何让教师变得更优秀?陈永耀说,除了给予充分信任外,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至关重要。

恰好在当时广州市教研院和海珠区教研院先后开展“深度教学”研究与实践,陈永耀便以此为契机,带领学校先后申报成为广州市中小学深度教学课程改革项目试点学校、海珠区深度教学研究与教学改进项目试验学校等。

“教学研究的深度,决定课堂教学的高度。”这是陈永耀常挂在嘴边的话。陈永耀带领学校教师们开展“三深”(深度教研、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研究,学校向科研兴校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迈进。近两年来,该校教师共12人入选海珠区“深度教学”项目学科核心教研组,在海珠区“学科深度教学研究”征稿及评比活动中,该校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目前,学校有33项课题和项目在研、拟立项或公示。

从教二十载,陈永耀也见证了广州教育的变迁。在他看来,比起20年前,现在社会对教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不变的则是家长和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这20年,陈永耀的逐梦轨迹也有了变化,刚入行时他想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老师,如今想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一把。“我未必会成为教育家,但我在朝此方向前进。”陈永耀说。

番禺区毓秀小学高级教师李君利

临近退休仍“朝七晚六” 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我热爱教书、热爱学生,学生也喜欢语文、喜欢生活,我觉得这是双向奔赴。”30年来,广州市番禺区毓秀小学李君利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如今即将退休,她仍每天“朝七晚六”坚守教坛。谈起多年的教育生涯,她提到最多的一个词是:热爱。

李君利

10岁立志成为教师 三尺讲台坚守30年

“目前番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正在生效中……”9月8日6时许,广州市番禺区毓秀小学六一班的家长群里,收到了班主任李君利统一发布的停课通知。

“李老师又这么早,清晨5点多就在群里发预警信息了!”“是呀,昨晚快12点还在回复家长关于课后兴趣班报名的问题,她这身体怎么受得了……”比起停课消息,家长们似乎更关心这则消息的发布者——李君利老师。家长王先生告诉新快报记者:“我们都知道李老师再过三年半就要退休了,加上她身体不好,今年上半年本来要去住院,她为了不耽误学生们学习一拖再拖,今年还担下了班主任的重任,我们挺感动,也挺担心。”事实上,如今的李君利每天7时出门去学校,18时至19时才下班,晚上还要处理很多班级工作,她却乐此不疲。

动力源自热爱。

“从10岁立志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开始,我就对这个职业充满了热爱。”李君利告诉新快报记者,她从小得遇良师,受益匪浅。

“他们给学生买了很多书,我工作后也传承了他们的做法。”“小学老师杨万里不光教我们数学、语文,还带我们去种田,辅导我们看书。”“初中语文老师每天五点半陪着我们来教室,晚上11点陪我们走”……李君利希望自己成为像自己老师那样的人。

她做到了。担任小学语文教师近30年,工作非常繁琐,她却乐在其中。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学生热爱生活”

除了教知识,李君利还教会学生读懂生活、热爱学习。她说,她喜欢祖国的文字、文学、文化,发现美好的事物、读到美妙的作品时,她喜欢和学生分享。她发现,学生会投桃报李,和她分享更多的美。“这个过程是不是很美?”

“希望学生成长为更美的自己、快乐的自己。”李君利认为不能唯分数论英雄,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三观和人的成长。工作30年,几乎每届都是中途接手全级甚至全校有名的后进班级,李君利总是拼尽全力带领孩子们一起读书、健身、劳动等,引导班级实现逆袭,并且多数孩子上了中学、大学,毕业工作后都很优秀。“学生的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能够在热爱中生活永远比考试重要。”这是李君利对自己教育理念的总结。

带领学生读报读书、跳绳长跑、徒步爬山、做饭洗衣、唱歌跳舞,每周一个热点时事、每月一个主题活动坚持了二十多年。优秀主播、体验“怀孕”、“长征”徒步、学唱民族戏曲、小家长大宝贝等,不少主题活动被媒体报道宣传,并推广到番禺区很多学校。

校园变化巨大 教书育人初心不变

在李君利看来,30年来校园硬件发生巨大变化,不变的是广州教师的敬业、努力与勤奋。

作为省校园读书推广人、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区小语会副会长、区禺悦教师读书会会长、区青年教师导师,李君利积极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除了在每年的各级各类讲座、展示课、课题指导中倾情教授外,她还带着全区50多名青年教师每天读书打卡。

临近退休,李老师开始在思考自己的未来。她关注到国家的“银龄教师计划”,她想着如果健康状况允许,退休后就回到出生地新疆,看看那里的孩子、那里的教育。

统筹:新快报记者 邓善雯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娟 徐绍娜 麦婉诗 邓善雯

图片:新快报记者 毕志毅、受访人供图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