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名人成长故事200字左右怎么写(名人成长故事50字名人成长故事(四十))

40

著名清官——包拯

包拯,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他不仅是我国北宋中期比较进步的政治家、最著名的清官,而且还是胸怀韬略、运筹帷幄的军事谋略家。

他一生廉洁正直,不畏权贵,铁面无私,断案公正,被百姓称为“包公”或者“包青天”,是一个千百年来人们熟悉、敬仰的人。

公元999年,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小时候的他就机智过人,破过几个重大案件。其中就有一个——石桥破案。

有一天早晨,小包拯受母亲之托上街买菜,还未走到桥上便远远地看见桥上站着许多人,河中还聚着许多船。他快步走向桥,挤进人群中探头一看,吃了一惊:桥栏杆上系着一根沾着鲜血的白色纱带,一具尸体系在纱带的另一头,悬在河面上。

官府接到报案后,迅速派人去现场勘查,官差见这场景,不假思索,一口咬定是自杀案件。可包拯通过自己的严谨分析、细致推理后,认为这是一件他杀案件。

小包拯主动来到县衙,要求见县令,这个县的县令很随和,他听衙役报说包拯求见,就同意见了。在县衙的后厅,包拯将这个案件存在的疑点一一讲给县令听,县令也觉得此案非同一般,但却为如何破案犯了难。包拯早已有了破案计策,他在县令的耳朵旁讲了一阵后,县令拍案而起赞道:“好计!就依你说的办!”

第二天,县城的告示栏上贴了一张布告:经县衙仔细调查,石桥命案乃他杀,并非自杀,石桥亲眼所见。由于石桥透露真相,杀人凶手已被缉拿。明天在石桥上当众斩首。

第三天,石桥周围和两岸河道上都站满了前来围观的人,县令坐在太师椅上,开始审判。他说:“石桥讲话已成为事实,如若不信,我可当场让石桥讲出真相。”

接着,县令说:“桥啊桥,你是不是亲眼看见了杀人凶手?”

石桥洞中传来了一个声音:“是的,我看见了事情的经过。”

此时衙役将一个头被黑布罩住的人拖上石桥,县令说:“此人便是杀人凶手,本官现在判决将此人斩首示众。”

话刚说完,人群中就有一个人欢呼起来,县令大吼:“你这么高兴干什么?”那人见别人都不发声,知道自己失态了,就吞吞吐吐地说:“我为大人干了件好事而高兴。”

县令说:“那好,本官正好缺一个刽子手,你就来当这个刽子手吧。”那人极不情愿地走上石桥,拿起早已准备好的大刀,用力砍向那个犯人的头部,只听“嚓”的一声,一颗稻草团滚了下来。

那人大惊失色:“出什么事了?”

县令大喝一声:“来人,给我拿下杀人凶手。”

那人大呼“冤枉”。

县令大笑道:“你还喊冤枉?刚才你的一举一动已经足以证明你的罪行。据本官调查,死者是被人掐死,然后才被人用纱布吊在桥上造成自杀假象。至于那纱布上的血迹,乃是凶手所留,因为死者曾与凶手搏斗过,在死者长长的指甲内有一小片肉,显然是凶手的,你身上某个地方一定少块肉!”

衙役一检查,那人的左臂上果然少了一片肉,那人辩解:“这是我不小心弄伤的。”

县令冷笑一声:“好,你还不承认,本官还有证据,你刚才砍了那个稻草人的头,从你砍的动作来看,你是个左撇子,而死者颈部被掐出的手印因用力过大,会形成尸斑,尸斑即证明杀人凶手是一个左撇子,因为死者右颈的手印比左颈的清楚,而一般人的右手力量应大于左手,显然凶手是惯用左手系左撇子。还有本官宣判将假人斩首于众时,只有你一人欢呼,这点也可佐证你杀人的罪行。另据调查,死者是本地的肉贩,其尸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此人颇有钱财,为何现在身无分文?必定是劫杀,你身上的钱,肯定有一部分是他的。”

衙役搜出一些钱币,往水中一扔,水上漂起了一层油。“怎么样?这回你认罪了吧!”县令说。那人只得低下头,对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这时桥洞中又传来声音:“好!真相大白喽!”说完,包拯从桥洞中爬出。围观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小包拯的主意,从此,包拯石桥破案被传为佳话。

包拯于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中进士后,因父母年事已高,不忍远去为官,直到双亲相继去世,守孝完毕,才在亲友的劝说下外出为官,包拯到天长县(今安徽天长)任知县时,已届中年。

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又出任端州知县(今广东肇庆)。端州出产一种有名的砚台,叫端砚,每年都要向朝廷进贡。由于当地官吏和豪绅等层层克扣,端砚的产量虽多,却变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包拯下令豪强官吏,不得贪污,只能按规定数量向朝廷进贡,而他自己直到离开端州,也不曾想要一方端砚。

或许是由于包拯铁面无私,而被朝廷看重,所以朝廷于庆历三年(1043年)将包拯调到首都开封。这是包拯第二次来到京城,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当时,监察御史虽然没有很大的实权,但对包拯来讲,却十分重要。因为,从此包拯可以直接参与朝政议事,并且可以对朝廷各个方面,尤其是用人方面,提出看法和建议。实际上,包拯在任监察御史期间,确实对北宋的内政外交,提出过许多批评和改进办法,并且还曾出使契丹(辽国),出色地完成了外交任务。

在包拯的仕途生涯当中,他做到最大的官是枢密副使,相当于副宰相之职,那个时候的他已年过六旬。

1062年,包拯病死在开封,仁宗皇帝到包拯的家中向包拯最后一别,追认他为礼部尚书,赐溢“孝肃”,所以包拯死后又叫包孝肃。

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当时的天下百姓都知道有一个铁面无私的包公。百姓们传言:“关节不到,有闫罗包老。”意为你没钱,打不通关节的时候,不用着急,有包公给你主持公道呢!历史上的包拯,一生为民请命,因其公正廉明而青史留名,赢得了后人永远的怀念。

详细内容请听音频~~

明天播出——名人成长故事(四十一):威震亚欧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我们的内容与昆明广播电视台FM100.8《亲亲宝贝》同步播出。更多精彩节目内容,您还可以关注新月亲亲宝贝微信小程序和网站(www.ynxinyue.com)。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