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终身成长这本书的读后感(名人成长故事读后感【共读共写】《终身成长》读后感)

【前言】

这学期,不一班的共读共写课程,从卡罗尔.德维克的《终身成长》开始。

3.14日,凌楷沣父子,给同学们带来了“成长型思维”的探讨。

什么是成功?

如何面对批评与挫折?

如何才能拥有坚定的信念?

如何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优点,成就自己的未来?

信念决定一切行动决定成败

不同的信念产生不同的心态

不同的心态产生不同的行动不同的行动产生不同的人生那么,同学们对此又有什么感想和收获?陈橹旭

智商到底是后天培养,还是先天固定的?鼓励真的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与对学习的热爱吗?这些对于学习中常见的问题,都可以在这本《终身成长》中寻找到答案。以普通话的语言叙述一个个生活中的例子为你扫清日常学习中的迷茫感。

作者用了一本书的内容,为我们阐释了每个人看似来自秘密的成功或者失败中的固定型思维方式以及成长性思维方式。

后者就是真正会学习的人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方式,顾名思义,是只通过刷题等刻意练习的方式提高自己。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弱点就是容易多次重复进行无效的练习。而第二者和第一种思维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拥有这种思维的人,善于在一次练习中通过反思的方式解决所有的错误,可谓事半功倍!

实际上这两种思维方式并不局限于学习当中,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深或浅的被他影响着。这两种思维方式可以运用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待人处事,思维方式会在不经意间在最根本的行动上影响你的一切。

例如本书第6章,所举的美国商业的例子,两种思维方式在此则映射为了对于人才的重视度。有着固定思维的管理者,相对另一种则更为注重于人才的招募,而非普通人的培养。成长型思维方式的领导则会把团体中的普通人与天才共同培养,最终创造出一个相对平衡,人人都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能的平衡性团队。最终现实证明,善于利用第二种思维方式,对管理者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然两种思维方式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教育方法,沉浸于虚假的过去让人一生中无法自拔,这是我们在学习中所需要避免的。只有总结过去才能创造未来,否则你就等于被过去所囚禁着,渐渐变得虚华,而一个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永远活力四射。也许并不像天才那般拥有超高智力、天赋的你,真正做到不自卑,不惧怕困难,做到相信相信的力量,预见预见的未来成就真正的自我。

葛子涵

在《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思维模式被分成两种: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

固定型思维者往往认为自己无法改变自己的天赋。他们觉得努力与天赋是相矛盾的努力说明你没有天赋,而天赋者无需努力。他们为了证明自己是成功的,于是不择手段地让自己看上去更聪明。他们不去挑战自己,在自己的“舒适区”徘徊,做出毫无意义的成功,为的就是穿上一件“成功人士”的外套,却不知这件外套紧紧地束缚住了他们,最终将不再成长。

成长型思维者与前者正好相反。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努力与天赋是相辅相成的。他们在成长中失败,却又在失败中成长。如此循环往复,他们的成长达到了惊人的高度。他们就像是给自己缠上一层蛹,就终成为了一只灿烂无比的蝴蝶。

其实有时,我们离成功只差一个思维模式。相信自己能改变,是成长路上一个重要的课程。思维模式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生。

这两种思维模式,说白了就是让你选:成功还是成长。在这个社会里成功似乎代表了一切,许多人都选择了前者。但他们却殊不知:一个人能终身成长,那么他就是这个人生的最大赢家!

贾皓翔

我们的思维模式共有两种:一种是固定模式思维,另一种是成长型思维,而这两种思维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态度。

这两种思维模式却不尽相同,固定模式思维是保持自己的原样,自我否定自己,而成长模式思维却能促进我们积极的去思考问题,所以我们要采用成长模式思维。如何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呢?

没有你想不到的,只有你做不到,有些人很懒惰,不愿意去改变,说起来和实际行动起来也很简单,其实我们要打破固定想法,可以寻找新的突破点,才能成功。

但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人生体验和结果是不同的,有的变化不大却能改善自己,而有的却是天壤之别,遇到困难我们需要积极想办法去做付出行动,在自己行动当中一点一点不断的纠正自己前进的方向,向着目标奔进。

有的时候我们对未来没有设立目标,不知道想做什么,这可能是我们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朋友、同学,而在此方面也不是太懂,不能对我们有较大的帮助。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多读书,与书交朋友,从书中看到并学习别人是如何思考改变自己人生的,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同样可以做得到。我们确定目标,制定可行的计划,按计划去一样一样的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上面,你的专注力会引发大脑去思考这个问题,冥冥之中就会有力量联通你的目标,那便去努力。

努力是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桥梁,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可以促进你的目标,你只要有这样的信念,向这个目标奋进,便能得到丰富的结果,这便是成长思维模式。

曲冠宇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终身成长》是一部经典的著作,主要讲述了一位普通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中慢慢成长的故事,它教会我们需要摒弃“固定型思维”,放眼远方,体会人生与学习中的成长。读完这本书,我内心充满了感慨,提笔写下这一篇感悟。

书中的诸多学习方法与学习思想,促使着我去生活中寻找“成长型思维”的人。从万千缕回忆之中,我想起了自己的班里一位同学,他从小就对学习有着强烈的热情,在学习上从来没有懈怠,总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探索,他不仅在书本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课堂上也有着出色的表现力。我相信,就像书中所描述的,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成长,并且能够取得一个更好的结果。

书中的例子也让我联想到当我们学习新知识时,我们可以像书中的小孩子一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要用心去学习,坚持不懈。我也能体会到,天才也是靠不断努力而获得的,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终身成长》这本书中,我深深地感受到,要想在未来得到一个优秀的结果,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梦想,要有勇气去追求,要努力去争取。梦想是一支箭,努力是一股力量,只有用它们将我们自己推动前行,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终身成长》这本书犹如一颗灯塔,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它教会了我们,永不放弃,勇往直前,无论结果是什么,永远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并勇敢地追求未来的梦想。

夏文泽

《终身成长》是斯坦福大学行为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的代表作品,她在这本书中总结了人的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卡罗尔教授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阐述了成长型思维的优点,她告诉我们智力不是一个定量,能力更不是,它们都像肌肉,愈锻炼愈强大。无论是体育、商业、人际关系还是教育方面,成长型思维是人们取得成功的推动力。

书中举了很多名人的故事,比如达尔文和托尔斯泰在小时候被看作很普通的孩子。本霍根,著名的高尔夫球运动员,在童年时完全肢体不协调。但是他们没有自暴自弃,没有停止对追求更强大自己的努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未来,从而成就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这就是成长型思维。我自己的感悟是: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每天学习生活中问题与挑战,将直接决定我们的人生是往更宽广还是更狭隘的方向走。比如,老师抽同学做一些额外的作业、分享,以前我就会把头低下去,心想“千万不要找到我!”。但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成长学习的机会,我应该努力尝试,不怕犯错,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实现自身能力的提高,这就是不断成长的过程。

书中写道:“灯泡也不是突然亮的。事实上,灯泡并不是一项单独的发明,它是由多项旷日持久的发明创新组成的。每一步都需要一名或多名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工程师以及吹制玻璃的工人来协作完成。” 很多伟大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固定式思维的人往往特别倾向于快速的成功,我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类似的感受,当成绩不如意,某些章节的课程掌握的不太好的时候,就会特别的烦躁焦虑,会埋怨题目难、环境干扰啊等等的各种理由。但是本书告诉我们,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只要有坚持的心态,有耐心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进步,成长后的自己会给出一个满意的成果。就像书中写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是“经过这个领域里多年的团队协作与同事和导师们的上千次讨论废弃了数篇草稿,奉献了半生精力才最终完成的。”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让我有一个更加包容积极的心态。因为成长型思维的人总能看到成长的机遇,并及时抓住机遇,突破自己,实现更好的自己。

张启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人的两种思维方式: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读完这本书后,我结合了自身和身边的人,发现其实大多数人身上都有两种思维模式。

固定思维模式: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判、害怕失败、做事讲排场,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忘记自己的初衷,把一切过错都归于别人,从不自我反省、从不自身找出原因,这种思维模式占主导就会导致我们不管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内心的自卑感越来越强,脾气也会变得易爆燥,对别人或事件耿耿于怀无法释怀。

成长性思维模式:觉得所有的能力都可以通过自己努力去到达,即使天才也要多学习;遇到什么挫折都可以从中找到学习机会的,不会把失败作为定义而是当成刚刚开始;不以各种物质来证明自己的成功,不太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判,有大局观,一切往前看。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我发现自己大多数时候都是以固定思维去看问题。害怕被点名、害怕新的环境、害怕不熟悉的人,喜欢做偏简单的题,不愿意尝试新的挑战,经常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总是从别人身上挑毛病,不愿从自身找原因,借口总是比办法多。看过这本书后,我决定按照书中的方法努力转变思维方式,遇到挫折时,面对它,不逃避问题;遇到困难时,迎难而上,挑战困难,并多进行总结。

成长型思维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人看待问题有不同的视野,进而有不同的行动,获得成功。我要能勇于发现、承认自己的固定思维,分析自身原因,勇敢面对和接受,用成长思维去帮助自己拥有正确的成长心态,训练积极强大的内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脆弱、克服恐惧,消除自我,进而终身成长,走向更好的自己。

来静远

卡罗尔·德韦克把人的思维分为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它们体现了人在应对成功和失败、成绩与挑战时的两种基本心态。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的,失败是因为自身能力有限,有这样的认知时,自身便会刻意回避困难,只挑选相对较为简单容易的事情做,同时害怕被评价,缺乏自信。而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则认为能力主要是通过后天培养的,他们不畏失败,认为失败只是自我成长获取经验的一种方式,故而,这类人不但不畏挑战,反而会热情拥抱挑战,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评价中学习、进步,他们更注重如何激发自己的能力以做到更好。

对照两种思维模式反思自己,发现自己是较典型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害怕失败,回避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同时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怕别人说自己失败,怕别人看见自己的失败,自己更是不敢面对失败。《终身成长》这本书让我深深的意识到,自己必须要改变。既然已经清楚自己的情绪来源,就要学会“自救”,那就是学会培养成长型思维。

最近发生的评蒙阳名师一事使我很好的明白了成长性思维对自己成长的意义。学校名额少,要评的人多,我总觉得自己这能力,和他们没得拼,自己肯定评不上,要不以后再评吧,这次就算了。固定思维模式让我退缩。可有时候自己也想,自己在学校成绩也是不错的,应该要试一试,说不定就能评得上了,成长性思维模式让我努力去试试。是什么导致我有放弃评选的想法?主要是自我怀疑、否定的固定思维模式使得自己当时差点放弃这一次机会。其实这也是在自我教育,告诫自己应该要接受挑战,不放弃,即便受挫,亦可以卷土再来。每日自省,告诉自己,再难的事,踏步去做,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失败,失败了还可以从中得到经验,为下次的胜利增添筹码。那么,自己还有什么可害怕的呢?

每天勤勤恳恳的人那么多,可真正做出成绩的人却寥寥可数。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我们付出了多少努力,而是在思维层面上,是否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于我而言,在遇到事情时,不是先入为主地认定自己这能力肯定做不好,“不给自己贴标签,不对自己失去信心。即使沮丧,也准备好了去承担风险,直面挑战,继续为此奋斗。”相信原本存在的固定型思维会渐渐让位于成长型思维,思及此,内心激动澎湃,相信信念指导行为,行为衍生结果。《终身成长》,终生受益!

时艺展

孔子追求“吾道一以贯之”,为什么大家都追求“一”呢?因为在我们看来“一”叫做“美德背后的美德”。而《终身成长》这本书就告诉了我答案。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Mindset——思维模式。她把我们的思维模式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固定性思维,另一种则叫成长型思维。其中的许多例子都如一面面魔镜,反映了曾经和现在的自己。

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人的能力是先天注定的,不可改变的。对他们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就是“证明”。他们想象父母证明,向社会证明,证明自己的价值感与存在感。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往往是不会讲究排场的,他们认为世界上有很多事情要去探索。他们有大局观,会不断往前看。

曾经的我也会努力学习,但是为了获得成绩和认可,而并不是真正去研究去感受“学会”带来的乐趣;我有时候会死抠自己,不愿意和周围人探讨,担心会暴露自己的无知;我的头脑里会天马行空,有很多想法但迟迟没有勇气采取行动,因为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哪有那么简单,不可能成功的……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都是固定型思维影响着我。

现在的我认识到:认知决定眼界,眼界决定格局,格局决定选择,选择影响命运。我要学会并养成成长型思维模式,虽然我知道过程不会很快,但是我起码认知到“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得到提升的”,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就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比如说这次考试英语没我预料中的好,我会明白这次的失误不能决定我的未来,不能定义我的价值和能力,而是说明我需要下功夫,需要更多的积累。然后尝试不同的方法,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一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这本书还让我明白了,光有那个认知还不够,真正挑战自己的并且真正有效果的“在于制定目标和阶段性的具体计划并且去践行,直至养成循环的习惯”,这才是最难坚持和实现的,我相信我有信心去努力和践行,在学习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

终身,唯成长不可辜负。

谢蕊蔓

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功的例子,谁谁数学总是100分,谁谁作文写得特别好,谁谁跑步次次得冠军……

这些成功的人,他们做对了什么?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评论:他很聪明,他情商高,他很努力,他有运动天赋……然后还会带上一句: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我也一直认为,这些人,可能都是有天赋,又聪明又努力的,而我没什么特别的天赋,也不够聪明,只能凭努力跟上大部队。

最近看了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很可能是错的。作者对于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功,给出了另一种答案: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不是能力和天赋,而是“思维模式”。具体说,是成长型思维模式。

作者认为人们有两种思维模式,固定型和成长型。前者认为自己的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他们恐惧挑战,为了不被他人轻视或者看扁,他们会一遍遍证明自己的能力。后者则相信人的能力不是固定的,即使我们在先天的才能和资质、兴趣或者性情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来培养自己的能力,获得改变和成长。

书中举了个例子:假设你要去参加一个面试,你刚离开家,到了公交站才发现,今天出门的人特别多,等了好久才坐上车,好不容易到了公司,你差点就要迟到了,你因为路上的不顺心,心情有些低落,最终面试失败了。回家路上又下起了大雨,没有带伞的你成了一个落汤鸡。

这时候,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就会想:我真是太失败了,我太倒霉了,全世界都在跟我作对。

相反,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会想:我下次还得提前一点,早点出门,或者我应该打车,而不是省那几块钱,这样就能早点到达公司了;我还应该时常把雨伞带在身上,以防万一。

这样一对比,我们就会发现,固定型思维的人在面对不如意的情况时,会怀疑自己,并给自己贴上诸如“我不行、我太失败了”等标签。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给自己贴标签,在遇到挫折时,他们会正确审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获得进步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它让人们在人生遭遇挫折,甚至重大磨难时,依然可以茁壮成长。

作者的这个观点,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和挫折会不时的光顾我们,把每一次失败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发现不足,弥补不足,进步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人生的道路很长,我们会遇到很多测试、很多挑战,那一次次小小的成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一直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终身都在成长”,才是赋予人生意义的最好诠释。

张若素

这本书的英文名字叫作MINDSET,MINDSET,就是思维模式的意思。这本书介绍两种思维模式:一种叫固定型思维;一种叫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人,他们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主题词就是证明。我们生活中,电影中看到的大反派到最后无一不是为了向自己的父母证明,向周围的人证明,向社会证明,他们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他们喜欢用情绪解决问题,如LOSE与LOSER,他们关注自己是不是LOSER。

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关注点是LOSE, 是失败事情的本身不带自我情绪,就事论事并思考如何去解决LOSE,并且他们会认为自己的基本能力可能通过努力来培养。

另外这本书还告诉我们要如何成为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告诉我们成长型思维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比如固定型思维的人,上课不敢发言,怕错怕别人笑话自己。而成长型思维的人,他们无所谓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认为上课发言即使错了,这也是纠正自己最好的方式,他们考虑的重心是题目对错,而不是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又比如一天早上起来上学,发现特别倒霉,妈妈车被警察贴条了,到了学校发现迟到了,又被老师骂一顿,跟同学又发生了争执,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固定型思维的人第一反应,就是今天“水逆”,今天糟糕了,今天诸事不宜,我今天就不该去学校或者与同学不该讲话。他有一系列的负面的情绪产生。但是成长型思维的人会怎么想?我放学要提醒妈妈停车要注意,我要把自己的时间管理抓起来,我上闹钟要上的稍微早一点。当我迟到了我应该与老师解释一下承认错误。这就是一个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去思考问题的角度。

看到这本书后,我与妈妈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去激发自己对于成长型思维的认知,并且刻意地训练自己用成长型思维来面对我们的生活与学习。

周子墨

成长型思维是我们一生当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对于个人而言,挫折或失败在你的学业上都是一种过程。就拿陈独秀来说,多次锒铛入狱,可始终没有打击他的爱国、革命之心,他并不认为挫折就是失败,他也不会认为,我陈独秀就是一个失败的政治家、革命家。反之,作为革命者的他从不惮于亮出自己的刀剑武器,也从不惮于迎难而上,他敢于亮出自己的宝剑,就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的体现。

胡适曾说:“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的确,富有成长型思维的人往往都很重视自己的努力,也是这些努力在不断地激励自己去达到想要的目标。红军长征时期,爬雪山、过草地,一场场艰难的战役并没有把他们打退,反而愈战愈烈,这正是一种成长型思维的体现,他们不畏艰险,不怕挑战,时刻铭记着挫折和失败都是他们助推成功的渠道。

比起天赋和勤奋最重要的还是拥有成长型思维。苏东坡被贬多次,但他没有因此否定自己,反之,用乐观豁达的精神,诠释了他对当时国家政府处理事物的态度,树立了成长型思维的典范。所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不会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而是去想,要如何再次过好生活、热爱生活。即使拥有成长型思维也不一定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但相比于固定型思维那种漫无目的的努力,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也更容易取得成就。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The End===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