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事迹报告材料范文(心成长故事爱心妈妈暖心故事展播|通山熊金叶)
自“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项目启动以来,各地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爱心人士纷纷积极响应,全市共招募爱心妈妈600名,成立“爱心妈妈”团队8个,结对600余名留守儿童。在妇联的组织下,爱心妈妈们与留守儿童进行“一对一”、“多对一”深度绑定,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与精神上的帮助,涌现出一大批“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的暖心故事。今天,向您介绍“爱心妈妈”留守儿童的“编外妈妈”熊金叶的典型事迹。
57岁的熊金叶,是通山县镇南中学的一名退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余,15年如一日,收留、关照困难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15年来,前后帮助168名留守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开启人生新篇章。
01
“养教一体”助学忙
走进熊金叶的留守儿童托育中心,只见两间卧室摆放着十来张双人床铺,被子整整齐齐地叠放着,客厅排放着两排学习课桌,墙上的作息表、鼓励标语引人醒目,这便是她和孩子们生活的地方。
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熊金叶,毕业后来到黄沙铺镇孟垅小学担任民办教师,因为自己的经历,她十分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变化,对困难学生总是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关怀。
2003年,通过进城教师资格考试,熊金叶来到了县镇南中学任教,对班级留守儿童的情况越来越感到揪心。
“班里五十多个小孩,一半以上都是留守学生。”熊金叶说。镇南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周围居民区大多属积贫积弱地带,经济发展条件差,孩子们的父母大多都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托付给亲戚抚养,亲情缺失导致的成长问题非常普遍。
性格孤僻内向、生活难以自理、贪玩不爱学习……面对留守学生身上出现的成长问题,熊金叶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2006年,弟媳和族叔外出务工,上初一的两个孩子无人照顾,就拜托给熊金叶抚养。中途,一个同事又把班里一家庭特困孩子送到她手上,自此,这个半道成立的临时家庭开启了“养教一体”的生活。
3年下来,熊金叶全力扮好“母亲+家庭教师”的角色,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学习上亲力亲为地教导,全力弥补家庭关爱的缺失,终于,收到了良效——三个孩子一个考上市重点高中,两个考上县重点高中。
“何不把这种‘养教一体’的模式扩大,利用自己的优势,帮助更多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有了成功经验,熊金叶决定放开手脚,扩大托养教学规模。
说干就干,熊金叶在校外租住了一套公寓,购买上下床铺和生活用品,决定以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留守儿童,并将之取名“广慈托育中心”。
02
自兼多职育幼苗
“从事了一辈子的教育事业,突然走下了三尺讲台,我还真有点不适应。”2019年5月退休后,熊金叶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留守儿童托管教育中,更加耐心细致地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全心全意在第二教育战线放光发力。
小刘父母双亡,一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来到熊金叶身边的时候,头发凌乱,身材瘦小,彼时12岁的他,营养严重不良,学习基础更是薄弱。看着可怜无助的孩子,熊金叶当即就流下了眼泪。
生活中,熊金叶常常买来鱼肉,丰富营养,全力改善小刘的饮食;学习上,她更是亲力亲为,从最基本的小学课程开始,全力弥补小刘的知识落差。3年如一日的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地关心,小刘个子高了、身体壮了、性格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今年中考,成功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上初二的小程,因父母均在上海打拼,被送到熊金叶身边。进入青春叛逆期的他,性格孤僻,经常对着窗外,站立发呆几小时。
一天晚自习后,熊金叶辅导他写作文,帮他逐一修改作文中的病句后,让他把改好后的作文重新誊写一遍。叛逆心上来后,小程起身一跃,夺门而出。在寻找无果后,熊金叶提心吊胆,一晚上都敢合眼。次日,小程回来后,熊金叶没有一句责备,而是更加耐心地对待他。节假日,带他出去做义工,带他去帮助更加困难的同龄人,最终,在温情的感化下,小程以往阴云密布的脸上逐渐有了笑容,变得合群开朗起来。
孩子们衣服破了,她亲自缝补;孩子们身体不适,她买药送医;孩子们课余生活单调,她陪着打球下棋……15年如一日,熊金叶不仅是孩子们的生活保姆、家庭医生、课业老师,更在潜移默化中,尽全力抚平孩子们因家庭教育缺失导致的各种成长之痛。
03
“编外妈妈”暖童心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在这里很开心,快乐地和老师同学一起吃蛋糕、吹蜡烛、许愿望,度过了快乐的生日。很多同学陪伴着我,如同亲兄弟姐妹一样,同时老师也给了我母爱,师爱补全了你们不在的温暖……在这里我们吃得也特别好,每天必有肉,我刚来的时候,只有1米2 ,现在已经长成了1米6了,在这里我可以毫不谦虚地说‘太幸福了’……爸爸妈妈,今天我12岁了,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你们,我只有努力读书,用优秀的成绩安慰你们……”
这封感情真挚的家书,是住在这里的孩子小军所写。熊金叶深知,孩子是父母最大的牵挂,父母也是孩子们的心理慰藉,所以,让留守儿童不定期与父母保持通信,成了她这个“编外母亲”的另一个任务。
为了让这些留守孩子抹去内心深处的阴霾,周末或节假日,熊金叶还带着孩子们不定期来到乡镇福利院做义工,为福利院的爷爷奶奶们剪指甲、叠被子、做卫生、聊天解闷,让孩子们在实际行动中感悟亲情、孝道的可贵,在幼小的心灵中厚植真善美……
“她是通山爱心志愿者的佼佼者。”通山县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县作协主席倪霞评价道,熊金叶是“全省优秀红十字志愿者”,曾经两次在危难之中,用所学急救知识,挽救了他人的生命。这种“仁者爱人”的高尚情怀,在教育事业中更是相得益彰。她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倾情付出,让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15年的寒来暑往、15年的真情付出、15年的严管厚爱,熊金叶以羸弱的肩膀为留守学生们撑起来一个温暖的家,锻造了一个厚实温馨的避风港,让168个留守儿童顺利度过了青春期……
“她为县留守儿童的成长教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贡献了平凡而又伟大的力量。”通山县妇联主席张丹表示。
“孩子成长需要帮助,不能讲回报,这是一份良心活。”已近花甲的熊金叶说,即使个人力量有限,即使费力不讨好,她都要将留守儿童托育工作进行到底……
“爱心妈妈”不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份责任。通过爱心妈妈们的一份关爱、一份问候、一个电话、一次探望……使留守儿童感到 “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爱心妈妈成为了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重视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原标题:《爱心妈妈暖心故事展播|通山熊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