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爱迪生少年时的故事400字(爱迪生的成长故事看看“少年爱迪生”的成长密码 保护好非典型学霸)

最近,《少年爱迪生》正在东方卫视热播,节目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小小少年,带着自己的发明创造,登上了舞台。

从普通少年成长为少年爱迪生,全球32个国家与地区的数千名少年创客,他们大多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学霸,他们的“成长密码”,耐人寻味,在分数和创意之间,家长和孩子,该何去何从?

图说:别人眼中的破烂,在周知羿看来都是“宝贝” 官方图

养蚯蚓和捡破烂

先来看两位小朋友,他们在学校里,考试分数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的钻研科技的方式却是有趣的。不过,有趣的科研,却都遭到了爸爸妈妈的骂声。这样,大家来评评理,觉得这俩孩子该不该骂?

一位叫做周知羿,10岁的他发明了一台声波灭火装置。周知羿声波灭火器使用的这些材料,居然都是自己从垃圾站里捡来的废弃物,唯一花钱的是他从旧货市场花5元钱买来的二手手机。其实,在学校里,同学送他一个外号“破烂王”,因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废品捡破烂,什么废打火机、废光驱、废纸壳等等反正别人眼中的废物,都能变成他眼中的宝贝。可是小“破烂王”却让妈妈非常的头疼,怒气冲冲的妈妈甚至曾经将这些全部丢入垃圾桶。最终,周知羿在舞台上向专家介绍着自己发明的原理,“通过特定的低频率声波通过旧音响的扬声器播放出来,在铝桶内不断反射和聚集,最终通过铝桶前方的小孔发射出来,并且在空气中形成疏密相间的纵波,阻隔氧气达到了灭火的效果。”妈妈终于明白呵护好这颗弥足珍贵、对发明充满纯粹热爱的小种子,原来是这么重要。

图说:张朔衡在家饲养了3万条蚯蚓,引来了不少老鼠 官方图

还有一名少年叫张朔衡。他的“科研项目”对家的破坏程度,远超“捡破烂”。12岁的男孩,因为在课堂上听到了蚯蚓的知识,于是就在家里养了三万多条蚯蚓,没错,是三万条!每天,他不仅要照顾蚯蚓的一日三餐,还要定期给它们洗澡冲凉。学习成绩下降不说,他的爸爸抱怨道,“这么多蚯蚓,差不多把小区里所有的老鼠都引来了!”人鼠“大战”随时在家中上演。即使不被理解也无所畏惧,这是12岁少年的坚持。而对家长来说,孩子看似玩家家的游戏,其实富有科学价值。通过节目,爸爸才明白儿子的实验并非空穴来风,上海交大有相关专业专门研究蚯蚓,因为蚯蚓养肥了,排泄物就是有价值的有机肥料,可以用来发展有机种植业。

霍金曾感言:“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以上这些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是非典型学霸的科研热情、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家长们该如何保护、如何疏导,确实值得深思。

图说:白宇哲的车库堆满了各种改装车辆的设备 官方图

车库里萌发的创意

再来看两个小朋友,也不谈什么考试成绩。创意拔地而起,梦想茁壮成长。

Cleo是一个法国男孩,在北京出生、上海长大,Cleo的父母都是法国人不太会说中文,13岁的Cleo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老师给他起了一个中文名字——白宇哲。白宇哲的梦想,诞生在自家的车库里。事实上,很多大咖都是从车库起步,比尔·盖茨、乔布斯、特斯拉的总裁马斯克,跟前辈们在车库里捣腾DOS系统、电脑一样,白宇哲的车库堆满了各种改装车辆的工具,打孔机,焊接设备。他用这些改装了自行车,自制了卡丁车。为什么对车这么感兴趣?白宇哲说,他幼时回法国,和邻居一位农民成了好朋友。农民伯伯教会了他开拖拉机,从此小宇哲和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梦想是造出一辆水动力摩托车——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氧混合后能产生巨大的能量,以此作为动力发动摩托车。

图说:7岁的尤马已是“老程序员了”,他坐在苹果公司CEO库克身旁 官方图

还有一位叫尤马,这位来自澳大利亚华裔孩子的成长,改变了学习一定要在学校完成的固有思想。通过网络,尤马从6岁开始学编程,7岁上完了斯坦福网络编程课,如今10岁的他已经是个有着四年编程经验的“老程序员”了。他开发的APP在APP Store(商店)上过最受欢迎排行榜;他在视频频道上教编程,收获7000粉丝;作为全球年龄最小的APP开发者,参加了苹果大会,坐在了苹果公司CEO库克旁边。

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让当下的零零后们和他们的家长,都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的时代。孩子们也面临着全新的学习和成长方式,家长要不要因为电子产品泛滥,而粗暴遏制孩子的兴趣?

图说:文浩打算重返大学 官方图

他还想上大学

今年,节目上来了一位“故人”——文浩。一年前,他是第四季《少年爱迪生》决赛中最后的四强选手;一年后,他再度回归舞台。去年,正准备高考的文浩带着他的磁悬浮激光切割机一路过关斩将,这一年的时间,文浩考上了大学却又选择从大学退学了!退学的原因,是他想能更快地创业,还记得文浩当时的目标就是成立公司,让它成为世界五百强。很快,文浩被湛江的一位企业家“伯乐”相中,邀请他担任企业3D事业部的CTO(首席技术官)。经过这半年,重返《少年爱迪生》舞台的文浩,除了给熟悉他的老师朋友展示一份属于他的成长报告之外,他也想借助自己的经历告诉弟弟妹妹们,学校的系统学习还是非常重要的,他也打算重返大学,一定要修完大学的课程。

除了学校的学习之外,节目也给小发明家们上了“人生第一课”,节目让少年走近普通劳动者,深入太行山挂壁公路排险工人、山东天鹅湖天鹅守护志愿者的真实生活,解决地铁早高峰限流问题、苏州河环卫工人工具升级等现实问题。这让孩子们懂得科学发明要为人的需求服务,发明家的使命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14岁的新疆男孩艾力和上海的高三学生袁清,来到山西晋城锡崖沟村,与山崖公路“蜘蛛人”老董父子,朝夕相处了3天2夜。他们跟着父子俩一同高空作业,在亲身体验了悬崖排险的险象环生后,两位小选手决定,要设计出一套性能更加卓越的攀岩护具,为老董父子的工作增添一项安全系数,同时,也向这对用生命守护山崖公路的父子俩致敬。

“我们节目中的主人公并不是人们传统印象中的‘学霸’,但在他们的创造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如何用智慧改变生活。”节目制片人、从事多年儿童教育类节目的王宁说,“这些聪明的孩子的成长,引导人们去思考,评价孩子的真正标准是什么?是考试成绩100分?全班第一名?还是真正的创新思维?”(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