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名人成长故事素材摘抄大全(名人成长故事300字名人成长故事(四十八))

48

爱国华侨——陈嘉庚

陈嘉庚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华侨领袖,是一位著名的大实业家。他将一生中积累的资财都用在兴办学校的事业上。他不但在国内创办了规模宏大的集美学村和远近闻名的厦门大学,而且在海外赞助了许多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因此毛泽东称赞他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人们也将他视为“华侨爱国爱乡热心教育事业的

楷模”。

1874年10月21日,陈嘉庚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村。因为战乱不断,有很多人远赴南阳讨生活,这里变成了著名的侨乡。陈嘉庚的家庭也是一个华侨世家,他出生的时候父亲正在新加坡经营着一间米店和一家小厂,从小是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

1890年,陈嘉庚已经17岁了,父亲要他到新加坡来见见面,于是他离开了故乡、离开了慈母,独自前往南洋。虽然都市的繁华是一种诱惑,但他却不为所动,老老实实地呆在店里,跟着老伙计学习怎么管理,他很快就成了父亲的左右手。

1898年,母亲病逝,闻听噩耗的陈嘉庚立即回乡葬母。出发之前,他将自己经管的账务移交给他的族叔。当时他父亲各项经营都很顺利,拥有资产约35万元。可是当守完3年母丧的陈嘉庚回到新加坡时,却发现曾经兴隆的米店已经门庭冷落,负债已达30多万元。原来是父亲的另一个儿子趁陈嘉庚不在,尽情挥霍导致负债累累,米店面临破产的边缘。

按照新加坡法律,儿子不必偿还父亲债务,况且陈嘉庚身无分文,如何偿还这笔债?但深受儒家教育的他面对父亲的凄凉,还是毅然承担了债务,继承了这个烂摊子,当时他还不到31岁。从此这个杰出的企业家开始了自己独立的商业之旅。

独自创业的路程是极其艰难的。陈嘉庚手里的资金只有一点,用来投资什么才能成功呢?经过详细的考察,陈嘉庚发现,菠萝罐头销路旺盛,且周期短、需要的资金不是很多,非常符合自己的情况。于是他决定建立一个菠萝罐头厂。

资金不够,陈嘉庚借了7000元,在距新加坡城区10英里的淡水港山地,着手建造一所菠萝罐头厂。一切省了再省,省了再省,借来的7000元用在建厂总算勉强够了。制作菠萝罐头所需的白铁、糖料,都可向别的商人赊取,开工终于没有问题。等到当年4月份菠萝一上市,陈嘉庚的“新利川”工厂就开始生产了。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陈嘉庚给自己的菠萝罐头的商标定名为“苏丹”,意思就是菠萝罐头之王。

随着菠萝罐头生意越做越大,对菠萝的原料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陈嘉庚在“新利川”附近购买了一块空地,用来种植菠萝,取名为“福山园”,事实上,这块种植地也确实是一块福地,后来成为了当地最大的菠萝种植园。

创业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就在菠萝生意顺利发展的同时,1906年夏季,菠萝罐头行市大跌,陈嘉庚只能勉强保住了1万元的赢利,这次打击使他意识到,商场如战场,仅仅靠一种产品经营是不能适应市场的瞬息多变,他要寻找新的项目。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嘉庚了解到一个橡胶商人高价卖掉了自己的橡胶园,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于是赶忙联系这个商人,从他那里购进18万粒橡胶种子。而当时因为菠萝生意的不景气,很多人纷纷脱手自己的菠萝园,陈嘉庚趁此机会购买了大片土地,这些土地成了他以后的橡胶种植园。

到了1913年,陈嘉庚的菠萝产量已经占了整个新加坡的半数以上,一跃而居首位,真正成了业内的“苏丹”。这一年,他已是一个拥有两处橡胶园、四个菠萝罐头厂、一家米厂、一间米店,固定资产和纯利润有四五十万元的华侨企业家了。

1914年秋,正当菠萝罐头的生产旺季到来之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各国对菠萝罐头限制入口。陈嘉庚的菠萝罐头厂遭到了沉重打击,积存着几万箱产品无法售出。

不仅如此,战争还使陈嘉庚的米业遇到了麻烦,航运几乎全部停运,陈嘉庚米厂的仓库里堆放着1万多包熟米。产品积压的直接后果是资金流转困难,工厂租金越期无法清还,工人的生活费又绝对不可拖欠。陈嘉庚陷入了“艰难维持,度日如年”的境地。

1914年冬天,陈嘉庚终于将所有的货全部脱售,这时他当机立断,决定经营航运业。他的审时度势,及时改变经营策略的经营方式,使企业赢得了可观利润,仅仅一年之后就盈利了20多万元,之后更是购得多艘轮船,但却不亲自经营,而是租给法国政府,这样不仅省事,避免了风险,也获利很快。

1916年,陈嘉庚又有了划时代的举措。当时欧洲各国互相厮杀,给美国经济腾飞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美国工业的长足发展,刺激了橡胶制品的需求,也带动了马来亚的橡胶业,使之一跃而成了支柱产业,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马来亚成了世界“橡胶王国”。而陈嘉庚此前的投资终于有了回报,他被作为公认的“马来亚橡胶王国四大功臣”之一载入史册。

1924年他在马来亚和印尼设立了10多家橡胶分店,其后又在其他地方设分行、分店或办事机构。目的是扩大产品销路和原料来源,减少中间环节造成的损失。这一年是陈嘉庚的橡胶事业的巅峰。

与此同时,陈嘉庚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故乡——福建集美。他认为振兴工商业的目的在报国,但报国的关键在提倡教育,因而“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

1893年,他20岁时就在家乡创办“惕齐学塾”,1913年又创办集美小学。以后他与胞弟陈敬贤先生一起,边集资边办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先后在家乡创办了包括幼稚园、小学、中学、师范、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校在内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资助了闽南20个县市110多所学校。

他用于兴办学校的资金超过一亿美元,几乎等于他的全部家财,人们亲切地称陈嘉庚先生为“校主”。

自1926年起,陈嘉庚为了维持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经费不至于中断,做了许多努力。在资金紧缺时,他甚至于贱价出卖了橡胶园。1932年,陈嘉庚辛苦创办的企业终于被收购,虽然他的事业走到了末路,但陈嘉庚却从不后悔,因为他成功地创办了这么多学校,尤其是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

1961年8月21日,这位伟大的企业家、教育家病逝于北京。弥留时他仍殷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并嘱咐“把集美学校办下去”,他把遗产300万元人民币全部捐献给国家。为了感谢这么多年他对国家做出的不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给予其国葬的哀荣,灵柩运回集美,安葬在家乡,以告慰这个曾经辉煌、博大无私的爱国华侨。

详细内容请听音频~~

明天播出——名人成长故事(四十九): 橡胶大王——李光前

我们的内容与昆明广播电视台FM100.8《亲亲宝贝》同步播出。更多精彩节目内容,您还可以关注新月亲亲宝贝微信小程序和网站(www.ynxinyue.com)。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