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孔子生平事迹的感受100字(孔子的成长故事孔子的一生经历教会我们更好地生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小清带你从心蜕变

回复留言如"666"将可获得21天早起陪伴营一期 

------------------------------------

0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志于学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我们一般人理解的,到了15岁了,立志于学习呢?

显然不是。

因为,如果到15岁才想起来要立志于学习,那未免太晚了一些。注意,原话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而不是吾十有五而学志于学之前,一定有一个学的过程,学出了兴趣,学出了志向,学出了人生目标,然后,才志于学

其实,这志于学的意思,乃是孔子从15岁开始,就立志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学问,奉献给追求真理。

我们先来看看,在孔子15岁左右,他都学了些什么。

此时孔子的明显地可以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谋生之学—下层人的谋生手段—“鄙事”。

孔子在三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孤儿寡母,为了生存,母亲不外乎缝缝补补,浆洗扫除。

儿子也一定力所能及,零敲碎打,帮助母亲,贴补家用。

所以,孔子后面一直认为自己的境界和才能是自己努力学习和生活磨炼的结果。

在孔子17岁的时候。他母亲又去世了,这对孔子来说是极大的打击。

当时鲁国执政上卿季氏发了一个通告,邀请所有的鲁国士族子弟来家里参加宴会。这是鲁国执政邀请鲁国所有的

第一,这是一种体面和光荣,体现的是家族的地位和身份,以及将来的政治前途当然必须去。

第二,既然是鲁国执政的邀请还不得不去,谁敢不给季氏面子?或者说,季氏给了别人脸面,谁敢不要这个脸面呢?

当时孔子处于两难状态:去吧是他母丧期间:不去吧,谁知会有什么后果?

几经思考17岁的孔子决定前往。因为还在守丧期,孔子穿着丧服就赶去赴宴了。季氏家门口的时候,碰季氏家臣阳货阳货把孔子挡在了门口跟孔子说:“我们家主人请的是,没有说要请你”

你看啊,当时人家根本就不承认孔子是士的身份。在孔子17岁的时候,连一个小小的家臣阳货都看不起他。

到了孔子20岁的时候,也就是短短的三年时间,鲁国的国君都会因为孔子生儿子而送鱼来祝贺孔子。这说明什么?

说明孔子通过了自身的努力,改变了的命运,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赢得了人们对他的尊重!

志于学第二方面,是谋仕之学——传统儒业,即“小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礼,指的是周礼。

乐,有关,有的地方必然有乐

是射箭,贵族士族将来要代表国家上战场的不会射箭是不行的。

御,古代打仗要驾战车的,所以还要会驾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驾照。

书,是写字。这里是说会写字。

,要会,要会计算。

礼、乐、射、御、书、数,我们把它称之为“小六艺”小六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公务员考试的六门课程。如果要进入国家政府机构当公务员就必须参加这六门考试。

志于学第三方面,讲的是大学。

什么是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

原来,大学之道,在于弘扬每个人内心的高贵,在于人类自身的改造而其最高境界乃是至

这里的大学不是为了就业而是为了成人不是为了一己谋生,是要为天下人谋生谋天下太平争人类福祉

所以,大学不是指那些专门的教育机构,也不是指那些专门教育实体。它指的是一种学问。

所谓的大学,就是学大,学着让你大起来。如果没有学着让自己大起来,那就是小人,如果学着让自己大起来,那就是大人。

大人就是君子,所以大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大人之学,也就是子之。大学是养成人大眼光、大境界、大胸襟、大志向的。

所以孔子的“志于学,就是这样的“大学”——将探究宇宙人生的大道作为自己的使命。所以孔子的“志于学”的三个字,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史。

02 三十而立

孔子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好学再加上过人的天赋,到他30岁的时候,他终于可以自豪地说“三十而立”了。

“三十而立”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呢?就是参与会见近邻大国的齐国国君齐景公及其名臣晏婴。

我们看一个人是否能立起来,要看两个指标:

第一个指标:自己心中是否有主见。

第二个指标:别人眼中是否有自己。

首先自己是否有主见,是否自信表达了自己的主见,让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

首先你要自己行。

自己行还不行,还要人家说你行。

普通人说你行还不行,要很行的人说你行才行。

自己行是英雄,很行的人说你行,是给你用武之地。

对孔子而言,我们都知道他自己是行的,但是还要很行的人说他行才行。

所以在孔子30岁的时候,超级大国齐国国君齐景公和总理燕子来访,孔子已经可以列席参与并发表谈话了。也就是说,鲁昭公和三桓一致认为他行了。

所以孔子立起来的两个标志都有了。

但是在孔子27岁的时候,小小的郯国国君来访,孔子还不能参与接见,这说明那时的孔子行,但是鲁国君臣不说他行,还不行。所以还不能叫做立起来。

所以孔子说自己是三十而立,二十七都不行。

03四十而不惑

四十而不惑指的是什么?指的是判断力,尤其是指价值判断力。

什么叫价值判断力呢?价值判断力就是判断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等等的能力。

我们学习论语,重要的不是学知识,甚至不是接受某一些观念,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像孔子一样,学会对事物做出应有的判断。

我们从《论语》中看出孔子的价值判断力。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知道什么样的话该说,什么样的话不该说,这就是价值的判断力。

04五十而知天命

我们曾经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命是不存在的,是迷信。其实,孔子所说的天命。第一,它是客观存在的;第二,它不但不是迷信,还是正信。

孔子的“天命”是什么呢?大概是会从这两个方面看:

客观方面是指,天命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命运的关系等等。这些都是先我们而存在的,是不以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改变的。

例如,我们生在地球上,生在中国,这就是天命。我们生而为人,也是天命。

我们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有这样的父母、兄弟、姐妹,这也是天命。

这一切都是我们必须认知和认同的,必须无条件接受的。我们接受了这些之后,我们还要尽相应的责任。这就是要说到了天命的主观方面。

天命的主观方面是指,天命包括人的道德责任,为人准则,人的出处穷通等丰富的含义。也就是说,能认识到人是有道德使命的,即,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的存在,从而区别一般动物;而且,人还负有建设道德世界的责任。

按孔子所说“知天命”的“知”不仅仅是指“知晓”“认知”,更是“履行”,是“知行”合一。

具体地讲,就是三方面:

第一点,我们必须认知天命。

认知到天命的确存在。人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生存,在一定的背景下寄托,在一定的凭借中发展。而且,生而为人,必须有所承担,这样的承担,从无推卸,因为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命。

第二点,我们必须要敬畏天命。

敬畏这些命定的。天,先天的一切。而不是嫌弃这些。这就是敬畏性。敬畏天命。会不会导致我们随波逐流?得过且过,听之任之呢?无所作为呢?不会,因为天命本身包含了我们的主观上的努力,尤其是包含了我们必须承担的道德责任。

第三点,我们必须履行天命。

05六十而耳顺

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而顺?说通俗一点,“耳顺”就是别人的话成为了自己的“耳边风”。我们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左耳进,右耳出。

这里我们可以归纳一下:

第一,听到逆耳之言,不再大惊小怪——尊重别人的意见。

第二,听到顺耳之言,不会沾沾自喜——明白自己几斤几两。

第三,听完以后仍然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

也有类似的话,是这么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我们可以概括为八个字:理解别人,坚持自己。

知道别人为什么说,知道自己为什么做。

知道别人说自己,实际是表达他自己——与己无关。

知道自己做事,实际上是实现我自己——与人无关。

所以,把别人的话当成“耳边风”,是一种境界。

第一,不计较别人,不纠缠别人,大度,宽容。

第二,不受别人干扰,不被别人误导,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做给别人看,这样,才能集中精力做成大事,完善自己的人生。

06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70岁的时候,已经进入了人生的最后,也是最高的阶段: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是社会最高境界是和谐,心灵最高的境界是安详。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境界呢?是自由的境界,同时,又是道德的境界,是自由与道德融为一体的境界。从心所欲,是自由;不逾矩,是道德,两者完全融合为一体。

孔子经过自己一生的努力,最终给我们的启发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自由和道德融合的境界。

孔子经过了几十年的修行,告诉我们道德与自由的关系。

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是宽松的、从容的、愉悦的、自由的,又是合乎道德的、体面的、高贵的。

最后,在这里我再强调一下,我们一定要有一点笨劲,才能有所成就。人一定要有个稳定的心性,稳定的气质。没有一蹴而就的好事,凡事总要有个做的过程,要想成功就需要一股笨劲。

巧劲可以让你事半功倍,笨劲可以让你坚持下去。光有巧劲没有笨劲,往往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要把学习变成生活方式,只要生活在继续,学习就在继续。

------------------------------------

   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

很高兴认识您,往后余生,

成长路上请多多指教!

 2022年我们一起向未来!

 ----------------------------------------

寄语:

欢迎您来到小清公众号!

这里将展示个人成长分享,学习知识干货分享,亲子共读经典分享,有机会结识和您一样优秀的小伙伴。

这里必将成为个人成长天地。期待与您相遇!

如果你是一位创业者,

如果你是一位终身学习者,

如果你是一位愿意分享的人。

欢迎您的链接,我们一起精进!

记得点一个在看?和点赞?,让更多朋友们能看到,谢谢大家❤️

END

                为2022旗开得胜:分享、点赞、留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