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小镇女孩走出去有多难(二年级成长故事小镇女孩的成长故事-读书篇)

我的爸妈是某六线城市下某偏远乡镇的普通上班族,在90年代和21世纪初期,他们的收入是很低的,甚至没有保障。爸妈有两个小孩,就是我和哥哥。那个年代,很多这类家庭都供不起两个小孩上学。不过感谢爸妈的辛苦付出,让我和哥哥不用面对温饱问题而健康成长,并送我们上完大学。

我的爸妈很勤劳,很能干。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可能因为吃米饭久了,有一段时间知道有包子这种东西后,我们很想吃包子。可是外面的包子贵,于是妈妈就买来面粉自己给我们做。做包子还挺费时间的,我记得当时妈妈都是需要前一天开始发面,然后第二天早上一早起来揉面、准备陷儿、包包子并蒸好,因为家里的锅小一次也蒸不了几个,所以早上需要蒸好几次。但我们那会上学好像是八点钟,路上还要走一段时间,也就意味着我们早上要吃到包子并按时上学的话,妈妈可能五六点钟就得起来准备这一切工作。

我没有上过幼儿园,五岁的时候妈妈直接送我去上的小学。后来听说,那会儿学校老师本来都不愿意收我,觉得我年纪太小了,还不适合上一年级。但是妈妈一直恳求老师,软磨硬泡还是把我送进去了。可是没有上过学的我,并不懂任何的学校纪律。当时上课了坐在老师安排给我的座位上,可我坐不住,但课堂纪律就是不允许我们乱走动的。我坐得好难受,终于忍不住哭了。后来来了另一个老师(应该是类似当时教导主任这种职位的老师)问我怎么了,我说我想回家,老师安慰我、教导我,可是我根本听不懂老师说的什么,那时哥哥也在我同一所小学读高年级,于是我说我想找哥哥,我想吃糖。然后老师还带我来到了哥哥的教室外,没想到哥哥那还真有糖,当时哥哥给了我一包以前那种一毛钱一包的小杨梅。吃完后果然好多了,我不哭了,可是马上又要上课了。课堂上,我走出了教室,老师把我叫了进去;没一会我又站起来,老师再次阻止我,被限制的我难过地哭了。教导主任老师又来问我情况,我就说我想喝水,我记得当时老师还带我去的他办公室还是学校小卖部,给我喝了一杯水,然后又让我回教室了。

不太记得当天有没有顺利过完剩下的上课时间,但我记得有一次,如果不是当天应该就是第二天,我再次逃离了教室自己跑回了家。但是不知道当时我在想什么,我已经到家门口了,但却没有回家,而是在家门前的小桥上坐着,一直坐到中午吃饭时间,其他小朋友都放学回家吃饭了,我才回家。回去后,妈妈说她在上班的地方隐隐看到桥上有个小孩很像我,但我已不记得我怎么给妈妈打马虎眼回复的了。但我记得后面妈妈陪我一起去上了三天学,陪我在教室坐着上课。长大后听妈妈说,因为当时我年纪小,又没上过幼儿园,太不懂学校纪律了,老师觉得不好管不好教,想让妈妈把我接回去大一点再上学。然后妈妈又一再地恳求老师,并最终决定陪我一起上学,教我懂得课堂纪律。于是,后面我终于成了一名合格的、正常的小学生。

但我还有印象的一件事,就是当我们数学学到0的加减法时,我一直都把0当做1去做运算,所以所有和0相关的加减法作业我都是错的。后来也是妈妈耐心地教我,帮我纠正了对0的错误认识。看到这,我自己都不禁想这不就是一个妥妥的学渣吗?就这样一个一开始的学渣,后来高考数学居然还考了好像是145,还考上了重点大学,还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了研究生?

小学的事情记忆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但我知道自己在初中的时候成绩是挺好的,总体都保持在年级前三吧。在我后来自己回想起这些还有点记忆的过往,并感叹我是怎么从学渣转变成一个小学霸的时候,哥哥告诉我其实我小学的时候成绩也挺好的,中间有一次因为爸妈工作的原因要转学,哥哥说当时我们的班主任还和爸妈说让我不要转学,继续在那里读,并表示我可以就住在老师家留在那里读书。这个事情我并不知道,不过我记得我后面小学作文中偶尔还会提到之前的班主任,这也表明这个老师确实对我挺好的。不过如果如哥哥所说,我小学的时候其实成绩也不错的话,那我想这肯定与我从小是在爸妈身边长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离不开爸妈对我的及时指导和纠错。不然有的错误可能我会重复犯,并且不知道应该怎么改,或者要到更晚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并改正那些错误。

上初中了,我们开始有了早自习和晚自习。早自习好像是6点钟开始,在早自习之前还要先做早操。因为当时我是跑通的,我们去学校还是十几分钟,所以那会儿我们应该是早上五点多就要起床。也因为如此,我拥有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闹钟,我还得它一个小屋形状的闹钟,半夜还可以亮灯看具体时间的。在闹钟的帮助下,每天那么早起也从来没觉得累。虽然我们起床的时候爸妈可以继续睡觉,但实际上可能我刚走,爸妈也差不多要起床了,因为七点钟我会回来吃早餐,每次回来时妈妈都是煮好饭并炒好菜了的,这就意味着妈妈差不多六点也得起床为我们忙活了。我一日三餐都是回家吃的,每天在学校和家之间至少要跑八趟,这也练就了一身健康的体魄。妈妈在工作的同时,每次我回去的时候,也都是按时准备好了饭菜的,这也可以想见妈妈的辛苦。

当时我还是学校的领操员呢,每次要做早操的时候,我都是要站在主席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做操的。可能也因为当时我是全校都会关注的人,所以我会更重视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加上我们其实很多同学爸妈都是外出务工的,所以他们相当于是现在的留守儿童,相较他们,或许我爸妈在乡镇的收入没他们爸妈高,但是小时候单纯的我们好像没有人在乎金钱。就因为我爸妈在我身边,所以我就觉得我比他们更有依靠,也进一步的提升了我的自信;而且在爸妈的陪伴和监督下,我也更需要好好表现给他们一个交代,不辜负他们的辛劳。在自信和自己一步步积累的成就感下,我不断地督促自己提升和进步。终于,不负众望,我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不过我的高中表现虽然不差,但并不十分理想。

因为我之前的学校都是在爸妈工作所在的乡镇,所以我没有住过宿,没有离开过爸妈。读高中后,我需要在学校住宿,第一次离开爸妈过集体生活。我适应能力倒还可以,同学们也都挺好,所以我的集体生活倒是也都顺利。只是我还记得第一天爸妈送我去开学后,下午爸妈要离开回去了,我当时强忍着泪水坚强的和他们送别,并表示我自己住宿和读书都没问题的,可是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我没有哭出声音,但泪水沾湿了我的枕头,我想爸妈了。

其实我高中的学习也还是很正常的,我没有早恋,也没有逃课,大部分上课的时候似乎也是认真的。我也不知道从何时起,我的部分课程似乎落了一部分进度,然后渐渐地到后面不太跟得上有时候就会开小差了。至今其实我也没搞明白是从哪个阶段哪个环节开始出问题的,但好在我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语数外三科主课也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所以这三科的成绩也能有效支撑我考上大学。不过若干年后我自己回顾,我觉得当时高中状态不那么理想,可能和自己的心态有关。曾经我有爸妈在身边的关心、支持和引导,我是自信的别人家的小孩;高中后,同学们都是来自全市的优等生,而且很多都是县城的、市里的,他们的见识比我广,上电脑课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时,他们的电脑都已经玩得很溜了,他们爸妈离得更近,条件更好,也经常会来看他们,很多方面都引得我很羡慕。虽然当时没意识到,但我想也许那会儿自己产生了一种自卑感,而这自卑感无形中可能对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我读高中的时候,哥哥已经上大学了,开支相较于爸妈的工资来说还是比较大的。我读高中也需要学费和生活费,加上马上也要上大学了,可能爸妈压力也更大一些了,所以当时他们要想办法辛苦一点多赚点钱。那段时间,爸妈很忙,我也只有放月假时能回去待个一天的样子(因为要就客车的时间,路上坐车也要比较久),而且我回去的时候,他们还是得工作没办法陪我,只是我自己感觉自己在爸妈身边了,所以心也就安了。高考后,我就一直在爸妈身边,他们工作我也陪着,然后我明显发现爸妈额头上的皱纹出现了并加深了,头发也开始发白,我意识到爸妈太辛苦了,年纪也渐渐大了。

高考成绩出来后,离重本线差一点点,但也可以上一个比较好的二本了。我自己当时觉得二本就二本吧,在报志愿的时候,我当时发现每个城市的大学数量不一样,而且几乎每个省至少有一所211,但其中某一个省还没有,甚至都没有一本的大学。因为之前听说过同乡有个大学生之前考的也是二本,但后来学校升为一本了,所以他们毕业后也就表明他们是一本大学的学生了。因此当时,我挑了那个遥远的暂时没有一本大学的省会中最好的学校,就想着等它升为重本了,我就是重本毕业生。当时我还把我这种想法和爸爸说了,爸爸勉强地笑了笑,也没说什么了。

但是在志愿填完之后录取通知书到来之前的某一天,爸爸问我要不要去复读。我说不要,复读干嘛,我很有信心会被这个学校录取,而且我相信它很快就会升为重本,我去读了毕业后也是重本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早一年毕业,我才不要复读。可是爸爸很希望我去复读,总觉得以我的水平不应该没考上重本的。当天我们还炒了一架,我跑了出去,沿着一条小河哭着走了很远很远,可能都穿过了几个村。后来是姨妈骑着摩托车沿着小河找到了我,把我带了回去。她告诉我,吵架后一段时间看我没有回家,爸妈很担心,现在在到处找我,并且发动了附近的亲戚和邻居都帮忙找我。回家后,我还和爸爸呕着气,爸爸也没再多说什么。

可是后面几天,在爸妈忙碌工作的间歇,我也明显能感觉到爸爸的失落和遗憾。我很难过,也不想让他们失望,所以几天后我就跟爸爸说,好吧,要不我们先去复读学校读着吧,看看这一两个月的效果,如果不怎么样,那到时我还是可以不读了,拿着录取通知书去大学报到。我明显感觉到爸爸瞬间精神了。

后来我们来到市里一所新开的复读学校,想着第一批学生学校应该会用心教好,好给自己树立名声。于是我成了那所复读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因为我语数外一直比较好,且比较稳定,相对提升较难,主要要靠综合课发力。我综合课不怎么好,但也还有些基础,当时复读时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对之前不太理解的内容有种顿悟的感觉,那一块内容搞明白后可以解决后面好几块内容的问题。一次月考后,综合课成绩也提升了不少,于是我也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当时录取通知书是寄去学校的,通知书来了之后我找时间回学校领了我的通知书。当时拿到通知书后,我一个人在学校的长椅上坐了很久,在纠结我自己的抉择和去留。最终在对爸妈感受的考虑和对自己的自信下,我选择了放弃当时所录取大学的入学,继续复读。复读期间,语数外保持平稳,甚至略有提升,综合课多个曾经的难题被我攻克,我相信第二次高考应该没有问题。高考期间,不知道出于紧张还是什么原因,表现不尽如人意,也有多个学习期间已经被克服的问题在考试时因为着急让我出错。最终成绩没有那么理想,但相较前一年还是有所提升的,毫无疑问这次上了一本线。

在填志愿的时候,我发现第一年我填报并被录取的学校已经是211了,这下对没上一本线的同学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了。不过第二年我也超过了重本线不少,选择的空间也不小,所以也不会再考虑报考之前的大学。本来我自己也有比较多后面来看更好的选择,不过当时在爸爸的坚持下我的第一志愿填报了我们自己省会城市的一所211重点大学,最终也被该学校录取。

其实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该学校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而且爸妈当时想的可能是毕业后我会在省内工作,那读省内的大学更好一点,离家也近一点。只是现在从我在外面就业的经历来看,从第一学历的角度来说,被爸爸放置在后面顺位的大学可能是更好的。不过差距也没那么大啦,反正最终我靠自己的努力又从该内地省会城市,来到了一个沿海城市的985大学读研。

其实读大学期间,身边的同学、校友更多,背景差距也更大。但我不再自卑,我没有学过什么特长,我只要保持我在学业上的优势即可。同时我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了解别人擅长的内容,不求与他人一较高下,与别人有共同话题即可。

当时我们学校宿舍和学院距离较远,基本都需要搭公交车,步行的话以我这较快的脚速也需要半个多小时。课程安排上,有时候上午和下午的课之间会相隔几个小时。那时有很多同学中午都会回宿舍休息,这意味着得来回两程,而且来回需要四块钱的公交车费,已经是我一顿中饭的费用了。一方面为了省钱,同时也锻炼身体,我发挥了我初中跑通的身体优势,每天早上要上课时,我就预估一下时间提前起床,从宿舍步行至学院。中午其他同学要回宿舍休息时,我就在学院找个空教室或去图书馆看看书,偶尔困了就趴着眯一会儿。如果有晚上的选课,那下午到晚上的间隔期间,也是去图书馆看看书。也是在这段省出来的去图书馆的时间内,我不仅加强和巩固了专业知识,偶尔也会拓展一些其他知识,从书本中去增长阅历。

虽然我白天除了上课时间外,和室友们在一起的时间相对不那么多,没有经常和他们坐车来回宿舍和学院之间,但晚上没课的时候,我就会回去和室友们一起看剧,一起聊天,一起聚餐等。有时我还会劝室友和我一起走路回去,路上我们还可以逛逛路边的店之类的,她们相对不太喜欢走这么远的路程,不过偶尔也会被我拉着一起边逛边回去。周末我们也经常会一起玩,一起去唱K,到了学期末要考试的时候,大家也是一起紧张的备考,有时我还是在他们的勤奋激励下爬起床来看书的。在几年的同居下,大家也是培养了深厚的室友感情。

在充实而愉快的几年大学生活后,我以年级第一的成绩获得了保送资格,然后自己报名想去深造的高校参加相应学校的复试,获得相应学校的录取名额。当时我手上有四个学校的录取通知,这其实有点类似于后面就业的工作Offer。每一个努力和选择的过程,其实都会影响后面的道路。因为我是祖父辈下大家庭里的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第一个研究生,第一个到省外求学求职的人,所以到后面其实很多方面家里人提供不了什么建议或指引了,只能靠自己去经历、摸索、总结和提升。虽然目前来看一切也不算差,但这一路上还是走了一些弯路,吸取了一些教训的,尤其是回过头再看有的规划和选择还是不太明智。

下次有时间再总结和分享相关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希望给后来人一点点有价值的参考吧。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