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非虚构成长免费阅读(王源的成长故事《非虚构成长》王源——17岁成长日志)

(以下篇幅均为王源本人撰写)

《开火锅店和唱歌,都是我做过的梦》

采访时,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的梦想是什么”?其实,每一段时期想做的事会不一样,但一直热爱和坚持的是唱歌和开火锅店。

我是重庆人,从小就很喜欢吃火锅。火锅是一种象征着热闹和团聚的食物。当人们围坐在火锅旁边添菜边聊天时,我会主动承担起吃的任务。热气腾腾的汤底,又麻又辣的味道,欢乐的一家人,这可能就是我眼里生活最好的模样,我认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现在,我在外面工作的时间要远多于在家里的时间。有时候想家或累了,我就跑去吃一顿火锅,吃完就会感觉心里特别舒坦。

如果你问我,到底要开一家什么样的火锅店,我还并没有想好,但可以确定的是,我喜欢那种吃火锅时的热闹和放松,也想把这种感觉传递给更多的人。

而关于唱歌,我在方向上要明确得多。正式地接触音乐,是小时候爸爸、妈妈在青少年宫给我报了个钢琴班,那时候,学校的课业比较轻松,我的精力旺盛得不得了,每天放学后不着急回家,总爬到家门前的树上玩儿,还会把零食和饮料带到上面吃。

学过钢琴的人应该都知道,刚开始练习的日子枯燥无聊,每天要认琴谱,和长时间练习指法,没想到当时的我居然坚持了下来。现在挺感谢那段。学钢琴的经历,让我在无形中建立了对音乐的认知,理解它时不再浮于表面。

10岁左右,我发现自己只要一唱歌就会很开心。有次去重庆电视台录节目,我们一群人表演大合唱,第一次上电视应该是一件很紧张的事,我却有种抑制不住的兴奋和期待。录制结束后,每天都会问我妈,节目什么时候播啊?会不会看到我?当节目正式播出时,一直到结束我也没能在电视上看清楚自己的脸。

不过,这种没有露脸的失落跟可以唱歌的快乐相比,我更在意后者。如果有人还能因此有所触动,那就太棒了。

但那时候真的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会站在灯光闪耀的舞台上唱自己的歌给别人听。小时候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长大之后会开个火锅店开开心心地生活。那时候,会梦想每个月有10块钱充QQ会员,让自己在虚拟世界的游戏里养宠物、打扮庄园。那是那时候大家都在玩儿的东西,如果我能玩儿得很好,就会在同学中显得很厉害。

可能因为我是个幸运的人,各种阴错阳差,那颗因为想唱歌而生出的种子一点点发芽、出土、长大,成了如今的模样。

从出道到现在,我没特别想过关于未来我会怎么样。有时候记者问,你未来会有什么发展方向?我说演戏、唱歌、作词作曲都会尝试,还开玩笑说要向餐饮、挖掘机上发展。其实,心里还是想说要先做好当下的事情。在我看来,把此时过好,就是在努力把未来过好,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未来是由每一个当下汇集而成的,所以走好当下每一步,未来才不会有遗憾。

我想成为创作型的歌手。我知道,这是一件很需要才华也需要用心的事,哪怕很难,我也会努力。

写《17》这首歌时,我正在路上。窗外的风景不断后退,我突然回忆起很多事。每一句歌词,在我心中都有画面和故事。我写词的时候有点偏执,只要觉得不好,就会全部删掉。第一版的《17》和现在大家看到的歌词几乎完全不同。但是它们都是我对17岁的感觉,我希望通过这首歌能告诉更多人,不管以前开心也好,难过也罢,都要尽力向前看,因为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个歌手,在舞台上,要用自己的声音打动别人。我虽然早已站在舞台上,但我心里一直记着最初登上舞台时,有人对我说“你不可能再往后退了,只能越走越好”。我没有想过往后退,只希望自己能足够努力、足够用心,去承担这份关注和喜欢。

当然,实现梦想的路上也会遇到很多压力和阻力。但只要心里坚定着方向,吃顿小龙虾,再补顿火锅,再大的压力也不是事儿。

未来的路还很长,不管何时,我都会继续写、继续唱。

《“深刻”是一件无法懈怠的事》

小时候,我经常追着妈妈问,为什么这条路是弯的?为什么树会长成这样?为什么云是千变万化的?我对眼前看到却又不解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成长是一个令人遗憾又惊喜的过程,我们会慢慢地知道城市的道路有规划设计,树的成长有自然规律,云是怎样形成的,但这些答案过分具体,让人失去了想象力。但还好可以因为懂得这些知识,提出更多不解难题。问题,答案,疑惑,惊喜,让我永远有探索的动力。

音乐,有种特殊的魅力,吸引我不断停留。做练习生时,我最期待声乐课,在学校也最喜欢音乐课。

不过舞蹈一直是我的软肋。我是整个班里筋最硬的人,所以老师就压我压得最狠,当时觉得,压就压呗,痛就痛吧,心里也明白想要站在舞台上,这些都是必经之路。

不过当时压腿有多疼,我从来没想过放弃。理由很简单:我妈带我来到这儿,我把时间花在这儿,就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全部做好。更何况我喜欢唱歌,这里有很好的练歌条件,至于压腿嘛,谁练舞的时候没有经历过压腿呢,都是一样的。

我每天规定自己要重复练习基础动作,越不会的越要多练,不急躁也不焦虑,只要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就会很开心。

我家和公司正好是一条公交路线的两端,完整的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左右,每天往返三个小时。我妈有时候会觉得这样挺辛苦,后来我才知道她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如果当时我跟她说,妈,我不想练了,她一定会带我回家。但我从来没有和她说过。她也把这份心疼和担心埋在心底,直到现在才能轻松讲出口。

坦白说,做练习生那会儿跟现在的忙碌程度相比,其实算很轻松。每个周末待在公司练习室,就是唱歌、跳舞,没有多余的事情要考虑。那是一种纯粹的快乐。

还有一种简单的幸福——学校里有同学,身边有朋友,内心深处有想要坚持的热爱。不知道是不是回忆会自己加上滤镜,我的记忆大多是美好的。

出到前,公司安排我们在闹市区的露天卡拉OK唱歌练胆量。那天刚刚入冬,我们还穿着厚厚的外套,站在为数不多的行人面前唱《人质》。拿起话筒唱歌的那一刻,害羞和紧张都没有那么重要了,耳朵里清晰地回响着的只有歌声。

对我来说,出道并不是练习的终点,更像是真正踏上某条道路的开始。

没有明确的时间,只是在这样不断练习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清楚,为什么想唱歌。这大概是那个阶段最重要的成长。

有人问,如果能重新选择,还会选这条路吗?

会的。一直在做自己热爱的事,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10年、20年后,我回忆起自己的选择,肯定不会觉得遗憾。小时候的我意志力不是特别强大,但因为这份热爱就这样一路走了过来。没有因为犹豫而踟蹰不前,更没有因为质疑停下脚步,而是一路向前,好像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我们还有一个被记者问过很多次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工作和学习”。几乎所有人都很关心我和小凯、千玺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在保证自己的学业的基础上完成繁忙的工作。工作的确很忙,进入高中之后,学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我心里清楚,学习是万万不能落下的,它是不断丰富自己的过程,会帮助我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哪怕结束工作时已经很晚了,每天回到休息的地方还是会跟着老师上课。

很多人觉得这个做法“很懂事”,可我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这么做。懂得越多,了解得越多,我的价值观、对世界的看法就会越深刻,而“深刻”是一件无法懈怠的事。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没有厚度的人。

我还很年轻,有很多成长的空间,保持一颗永远不满足、想要进步的心非常重要。

最近有一件让我暗暗骄傲的事,我觉得自己和之前相比,似乎更自信、更勇敢了,这可能是因为自己不断确认自己做到了可以做到的事。

刚开始面对镜头时,多少会有些不知所措,但现在站在镜头前,心里已经很清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该做什么,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到。

我不抗拒成长,但也会怀念无忧无虑的日子,这也许是成长的烦恼。

成长中偶尔也会有迷茫的时候,但人生就是在不断地否定、不断地自我摧毁后重建起来的。每一次摧毁与重建都是一次新的成长,打破之后,才有新生。

但成长不是要舍弃自我。成为大家眼里的偶像后,很多人对我说需要妥协,需要顺从别人,不能太有主见,这可能是他们对偶像的定义,但我一直告诉自己,内心的热爱不能变,必须有自己的坚持。

做偶像和做自己并不冲突,我有属于我的特性,而这些特性会让我成为更真实、更立体的王源。我也一直在向更好的自己努力,一直……

《从喜欢出发,然后把它带入生活》

第一次在地下通道里唱歌的时候,第一次登上舞台的时候,第一次面对镜头的时候,第一次参加颁奖典礼的时候,陪伴我的除了每一个第一次兴奋,还有对未知的紧张。

我慢慢克服了紧张,因为唱好一首歌,需要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练习;一段准确无误的表演需要无数次的重复。失败的概率,好像永远比成功多得多,或许说每一次成功都是用无数次失败换来的,但坚定的人不会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止步不前。

没有止步的我们仨,已经成团出道五年了。

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13岁时经历的事好像就在不久前,可是有时又觉得现实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慢。

慢也许是因为,许多自己之前从未经历过的事,大量而快速地涌来,每一件都需要你好好地去经历、去体验。我挺感谢这份慢,真正做着喜欢的事,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意义,不会因为时间而觉得遗憾。

音乐的世界很大,丰富而多彩,以前的我偏爱慢歌,近几年也开始接触民谣、爵士、R&B、摇滚等各种不同的类型,时时会有惊喜的感觉。这也让我明白,不能局限自己,要接受新鲜的事,我对音乐世界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从喜欢出发,把它带入生活。我也慢慢发现,不管什么类型的音乐,最重要的其实是通过这种形式直接表达自己。

陈奕迅老师跟我说过,如果你脑子里冒出旋律和想法的时候,就立刻用手机录下来。感触多了,会自然而然写成一首完整的歌。

这种“非正式”的开始,让创作没有那么重,我把它当成一种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方式,偶尔有想法就记下来,不刻意规定自己,反而有了更多想法。

我跟着专业老师学习了编曲结构后,也发现了之前作品的不足。但我不会否定之前的“创作”,因为没有那些作品,也不会有现在的成长。

写歌让我学会了等待,每一段旋律都需要一遍一遍地琢磨。有时候拿着吉他可能不会有灵感,反而在飞机或者坐车的时候,脑海里会闪过一段旋律,我会立刻记下来,抓住这种感受。

现在我在学习表演,表演和唱歌有很大的不同,表演是研究人的艺术,需要用行为动作来表现心理活动,不但需要表演的基础功还需要对你要表演的角色研究透彻。

在表演上,我现在还是一个新人,可以在实践中学习表演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年我有幸参演了王小帅导演的电影《地久天长》,我在里面饰演了一个处于叛逆期的儿子,虽然说角色、年龄感觉都和我符合,但是“叛逆”对我来说不是一个熟悉的感受。在电影里演我爸爸的王景春老师和我的对手戏最多。我第一次见到王景春老师的时候,我们俩就要拍一场争吵的戏份,在片场我第一次见到王景春老师和他打招呼时,他像没有看到我一样径直走了过去,当时觉得这个前辈挺目中无人的,拍争吵戏的时候心里也憋着气,这场戏刚一开始他就对我大声呵斥,我的情绪也一下起来了,一场戏下来我像是真的和他吵了一架。还没完全从那个角色中走出来的时候,王景春老师过来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演的不错,我才明白这是他为了让我能更感同身受。

王景春老师经常会在拍摄间隙给我讲戏,一部电影拍下来,能学到很多东西。他讲的内容很生动,并不局限在书本里,而是一个演员多年积累和沉淀的经验,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特别宝贵。

当然,除了前辈的指导,自己的感受和认知同样重要。

在作品里,我们可以跟着人物感受、体会他的人生,我成为跟我性格、人生经历完全不同的人,这样的过程很有意思。

学习表演其实不只是在拍摄电影、电视剧中,记得录制《王牌对王牌》的时候,六小龄童老师和唐国强老师都会告诉我如何把人物演得饱满。他们已经是非常优秀的演员,早已经做到了演什么像什么,这是优秀演员应该具备的能力,我看他们表演时清楚地明白,一位优秀的演员是需要经过大量的基本功的积累,观察和长时间的专业训练来夯实基础的,也需要不断修炼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才能做好。

去《朗读者》时,我读过《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的经典段落:“每个人,在他们年轻的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天命。在那时候,每件事都清晰不昧,每件事都有可能。他们不会害怕做梦,也不畏惧去渴望生命中任何会发生的事物。”我一直很喜欢这本书,也许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自己的梦想,不过生活有时候会很辛苦,有人选择了放弃。但在书里,有个老者会在你快放弃的时候,告诉你要坚持梦想。

我可能就是现实世界中的“牧羊少年”,有追梦之心,也一直走在追梦的路上。

最近我买了蒋勋的书。他的文字很好,细腻、流畅,不管是讲艺术、人文,还是生活的日常,都有种让人沉得下心去读的感受。他在《孤独六讲》里写道:“有时候你会发现,速度与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越快,孤独追得越紧。”这些话会让我的思想产生碰撞和触动。

我一直都希望用最真实的状态面对世界,也不惮于表达这样的自己,可能因为这种想要倾诉的感受,机缘巧合下,我开始在《环球人物》杂志上写起了专栏“王源说”。

写专栏对我来说算是个挑战,我不是作家去,之前偶尔写写日记,但都是很随意地表达和记录,当我知道要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还是专栏时,多多少少会有些压力。但我想,虽然自己写不出作家那样的大文章,也没法告诉大家大道理,但只要文字够真挚,记录下所想所得,也是一种分享吧。

我在《环球人物》的专栏里,写过挪威的雪,也写过午夜想家的孤独感,它们都是对生活的随感,文字虽说不上好,但表达了我某个时刻的感受。我觉得“王源说”也给了自己一个倾诉的出口,可以输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也多了一个和大家分享的平台。写专栏和写歌、演戏一样,也是一种尝试。只要“敢”,就会有惊喜吧。

如果一定要给自己在做的这些事打分的话,我觉得是60分,刚刚及格,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行走,本身就很快乐》

作为一个地道的山城人,我小时候的活动范围就是重庆。后来在北京有了家,我就喜欢在大街小巷骑着单车闲逛,骑得快的时候,像是可以完全忘记周遭的一切,能听到的只有耳边的风。

最疯狂的一次,跟朋友们约好一起骑行了十几公里。从半夜开始,一直骑到天亮。那种感觉特别刺激,那次也是我真正从一片深蓝穿越到天光大亮,有种从黑暗奔向光明的感觉,也许是因为之后再也没有机会这样放肆地骑车了,所以那天显得弥足珍贵。天一亮就是拍杂志的工作,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拍摄的状态特别好。有时候想,短暂的旅行就是在日常之外创造美好吧。某一天,它们或许会被我写进歌里唱给别人听。所以,我热爱这种创造,也热爱这种能够被记住的瞬间。

除了骑车,我还喜欢滑雪,尤其享受从山顶滑下的那一刻。从雪道飞驰而下的感觉特别自由、舒服。

可能是因为生在南方,我对雪有种天然的好奇。小雪有小雪的温柔,大雪有大雪的凛冽,明明都是雪,下起来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去年的短暂假期我选择去北海道,也是想去那里滑雪。

刚学滑雪时,也会摔跤,但我觉得摔在雪地里很舒服,雪松松软软的,摔在上面一点儿也不疼。很多人都说滑雪解压,大概是因为运动时大脑必须高速运转,要集中精力在路况和肢体协调上。在崇礼的滑雪场练习时,我已经可以滑中高级道了。甚至有一次,还滑进了野雪区,我在树和树中间慢慢地滑,四周是洁白的雪,是一片素白的寂静。

我想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就单纯、彻底地放松一下,不制定计划,也不规定目标,也许是去一个风景很美的地方,一觉睡到自然醒,起床后吃个饱饭,然后有灵感了就记下来,没有的话就发呆或看风景。

忙于学习或工作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依赖着一直生活的地方,时间久了,会产生一种归属感。它让人觉得踏实、安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困住了双脚。而远行会让我跟着自己的心走出依赖、走出舒适区,在陌生的地方找到新感觉。

不过,我不会特别迅速地融入某个陌生环境,会有一个适应阶段。这种适应过程也很有意思,得自己发现和感受。

有时我录真人秀节目,也觉得像是在度假——一群人去一个之前没有去过的地方,跟大家从陌生到熟悉,不是扮演谁,而是该怎样就是怎样,做真实的自己,放松自己。

17岁,我去过了许多地方,从洛杉矶到纽约,从挪威到巴黎,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工作而飞行,也很少有时间在途中像平常的旅人一样去享受美食、享受景色,但行走,本身就很快乐。

去纽约联合国总部的时候,我在那儿待了五天,尽管行程安排得很紧,但工作之余还是去了时代广场、大都会博物馆,这种忙里偷闲的经历也很快乐。

有时候远行又不仅仅是创造快乐,也是拓展认知。

我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去参加了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第六届青年论坛。那段时间,我去了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看看那里的学校,看看那些比我还小的孩子们,感受他们的学习环境,跟他们一样,我也是一名学生,我非常清楚教育对每一个人的重要性,去让更多人关注教育这件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我决定了,既然要做这件事,就要做好,为更多人发声,争取属于他们的优质教育权利。

我希望所有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18岁,我还想继续去看看更大的世界,这不仅仅是为了远行,也是要给自己的心放个假。我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有这样的时间去休息、去思考,想想来时的路,不要在急促的追赶中迷失了方向。

旅行对我而言,既是出发,也是回到原点。

《想念拔丝地瓜的味道》

我妈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一个明星,她和我爸一直希望我只是一个健康快乐的小孩。

他们是很开明的那种人,不会规划我的人生,也不会左右我的个人意志。我和爸妈之间的相处方式,越是长大,越像朋友,他们会尊重我的选择,而我也理解他们的心情。

但在教育我这件事上,他们格外严厉。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小时候只要我犯了错就会受到惩罚。

我蹲过板凳,也挨过揍。但我很理解他们,这种严厉不是要吓唬小孩子听话,而是让我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长个记性。我妈打我的时候,会提前讲好打几下。我知道自己做错事,也不会反抗,乖乖撅着屁股等打完就没事了。

除了爸爸、妈妈以外,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待在一起的时间最长。

从我有记忆以来,大家庭的关系都很和睦。到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现在我回家的时候,我妈还会让邻居到我家来吃饭,他们不把我当成明星,我就是邻居家的小孩,偶尔在楼道里看到我还会喊我:“幺儿,过来我家吃饭。”

我小时候挑食,奶奶为了让我长身体,生怕营养跟不上,总是换着花样给我做饭。她觉得小孩子都会爱吃甜甜的东西,就经常做拔丝地瓜。我小时候总是开玩笑地对她说糖放得太少,拔出来的丝少。有一次录节目的时候,节目组端上来一盘拔丝地瓜,我立刻想起了奶奶,想起已经有好几年没吃到她做的这道菜了。那一刻特别想家,特别想奶奶,想念奶奶做的拔丝地瓜的甜味。

这几年因为工作关系 回家的时间不多,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机会也很少,但我们彼此间的关心,并没有因距离而减少。

最酷的是爷爷,他跟我说,自己学会了上网,想我的时候就登录微博看看我的动态。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时髦得很,不仅会上网,还会穿我收藏的限量款球鞋。

每次回家,我妈都会把大家叫来聚在一起吃火锅。虽然我妈从来没有明说,但我知道,她是想让我知道,家人永远是家人,无论如何都不会变的。

吃完饭,我会陪他们在江边散步,有时候也会自己骑车出去闲逛。路边遇到推车卖凉面、凉糕的摊子,我会停下来买一小份尝尝,记忆中的味道永远变不了。

重庆对我而言,像一个巨大的港湾。我在这里出生、长大,跟它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虽然现在我已经很少去解放碑、较场口了,但一直都记得小时候跟爸爸妈妈在那里一起走过的路。

家是一个人的坐标点,给出一个固定的地方,让他看得到自己走了多远,飞了多高。而家人是这个坐标一直存在的原因,只要有他们在,我就知道不管距离有多远,那里有人一直在关心着我。

我一直没和爸妈说过,我特别感谢他们的宽容,愿意把选择未来的权利交给我。我知道这是他们不曾说出口,但能给我的最大信任。

因为这份信任,工作上偶尔有心烦的事,我也不会告诉他们,打电话时都是说“我很好,我没事”。甚至有段时间,我不太希望他们上网,以免看到一些不好的消息。但我知道 他们一定看到过那些内容,也默默心疼,只是不曾和我说过。我喜欢用睡觉和吃火锅来消化不好的情绪。睡饱了我就会开心,吃饱了也是。

而开心的事,我会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跟她分享这份快乐。有时候她会比我还高兴,语气里透出骄傲,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小孩。

有段时间,妈妈放下自己的工作来照顾我。有次拍摄她一直在等我,而我直到结束后,才发现她已经在角落里安静地站了很久。那个瞬间,我特别想冲上去拥抱她。

知道她探班,我会担心她是否无聊或不适应。拍摄间隙,还会问她会不会觉得无聊,她每次都会用温柔的语气安抚我,让我不用分心,好好做事,她会一直等着我。

我们和父母都是一辈子的缘分。我一点点长大,他们一点点变老,而我特别感谢,他们的爱和包容,让我所有的任性、不安、调皮、倔强有了安放之处。

我家还有一个成员叫SD,由于我经常不在家,SD就顺势成为陪伴爸妈时间最多的家庭成员。比起它的英文名字Secret Dig,中文名“不能说”好像要显得更高冷一点。不过,它的个性倒是跟它的名字正好相反,它从小就又娇憨又黏人,最喜欢在我们脚边蹭来蹭去。

在SD之前,家里也有过一只小名叫嘟嘟的小狗,它之所以叫嘟嘟,是因为当时我有个关系很铁的同学说他的小名叫嘟嘟,我当时就跟他开玩笑说,这个名字挺可爱的,我家养了一只小狗,也让它叫这个吧。他人也特好,不但不生气,还经常跑到我家逗嘟嘟玩儿。

嘟嘟很可爱,但有时候会皮一点。我中考那会儿,本来想放松一下和嘟嘟玩一会儿,没想到他居然咬了我一口。

妈妈当时很着急,立刻拉着我去打了狂犬疫苗,打完疫苗第二天就是中考,当时我觉得自己像得了重感冒一样,在考场上差点睡着。我经常开玩笑说,如果那天不是因为打了针,我肯定能多考20分。

提起嘟嘟,我就想起初中那些日子,尤其是初三。大家为了中考,一起学习、一起奋斗,每天忙着背书、刷题,过得既简单又充实。我是那种特别容易满足的人,进步几个名次或提高10多分就够我开心很久了。那种紧张的状态,反而没有给我特别大的压力。

我和身边的同学都相处得很好,有共同的话题和喜欢的运动,学习上碰到不明白的问题会互相帮忙,等到下课我们就一起去操场上打打篮球。空闲的时候,会不定期地聚在一起吃个火锅。记得有一次,喊我们老师一起吃火锅,结果吃嗨了,老师连晚自习都没能及时赶回去。

我在初中认识的第一个同学,跟我住一个宿舍,一直玩得很好。上高中后,之前的班级里也只有他和我是在同一个班,他坐在我后面。后来他渐渐不怎么和我玩儿了,有一次我工作结束回重庆约朋友们出来吃饭,其他几个同学出来了,他不来,死活都不来,当时我心里既不解又生气,后来他妈妈给我妈打电话,说了他不来的原因。他觉得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他不敢来。我猜,每个人在成长期里,都有一颗脆弱、敏感的心吧,我很想跟他说,交朋友都是靠真心换真心,不要在意其他外界因素。

我开始懂得,一些过去很好的朋友,并不是因为彼此改变而不联系了,也有可能就是某一次没有办法及时分享喜悦,对方失落时没能适时给予安慰,或许都是很小的事,但一点点积累,时间长了,过去的感情也就淡了。

人,越长大越孤单,并不是一句空泛的话。它可能是无数人经历和正经历着的青春,有时候我会想,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道路上,有时会与某件事、某个人相逢,这种交集就是同行一段时间的缘分。我们能意气相投,结伴玩耍,可也会有分离的时刻,每个人都会继续前进,再遇见其他的人。

我因为工作遇见强哥,现在他已经成了我很重要的朋友。工作时,他照顾我,但工作之外,他是我的朋友,更准确的说法——是一对相爱相杀的老朋友。平时他碰到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我,我做了什么糗事,他也会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打开摄像。

好朋友不在数量的多与少,而在于能真正交心,彼此理解。它可能也靠一种感觉,费心去维系的一定不是最舒服的朋友关系。我和在重庆的好友,也不是天天联系,但只要一回去,就一定会坐在一起吃顿火锅,不会因为相隔多远或多久没见而疏远。

在他们面前,我很开心能保留着这个年纪的天真,我还是我,会偶尔赖床,会手忙脚乱地做一顿饭,会有想买的玩具模型。他们也觉得这样是王源应该有的样子。

总之,不论什么年纪,我都希望大家认识到家人和朋友的珍贵,能好好对待他们,好好珍惜他们,这就是我最想讲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由于工作关系,我参加过综艺节目、录制过真人秀,它们跟我之前的其他工作挺不一样的。

综艺节目里,尤其是这几年我参加的《王牌对王牌》,每期嘉宾基本上不一样,人员流动性较大,谁也没办法预设节目里会发生什么,作为其中的一个常驻嘉宾,我发现比起把精力放在自身表现上,更应该清楚自己在整个互动中担任什么角色,该怎样和大家像一个团队一样融合。

最开始参加录制时也会紧张,会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讲话有梗的人,怕自己不够有趣,但随着录制次数的增加,跟着前辈们学到了很多经验,会越来越放松。跟最开始相比,熟悉了之后我会更自在一些。感谢这段经历,让我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打开了自己。

这个节目让人变得更理性、成熟。工作的状态里,我不怕被定位,需要搞笑我就搞笑,需要帅气我就帅气。它有点像特殊的成长测验,我训练自己说话的能力、组织的能力、表演的能力,也进一步学习在一个较大的团体里怎样跟更多的人沟通和相处。

我也记得录节目时发生过很多好玩的事情。比如,邀请六小龄童老师录制的那期,我需要扮演美猴王,录影前,我想临时抱个佛脚,练习一下耍得不太溜的金箍棒,但没想到正好被路过的六小龄童老师看到了,很生动地为“围观群众”解释了什么叫“关公面前耍大刀”,以及什么是“真假美猴王”。

去年,我还参加了《青春旅社》的录制。最后一期告别的时候,我踏出门槛,转身回望的那刻突然就开始舍不得,开始怀念。

我一直认为在真人秀里,就要表现最真实的自己,这才是真人秀的意义。

在录制《青春旅社》时,原本没有交集的十几个人,被安排在两栋旅社里,负责日常经营,坦白说,最开始的那几期,我跟李静姐、英俊哥他们还很陌生,虽然在旅社里一起做饭、打扫、招待客人,但会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跟大家相处。刚刚进入新环境时,给了我一些期待,也给了我一些冲击。

因为我性格比较外向,被分配负责接待客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工作,因为每天都会遇到不同的客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我发现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行程安排,跟他们聊天互动时,也会让我接收到一些新鲜的东西。录制中,我还跟着大家学会了做很多“硬菜”,学会红烧鲫鱼那天,我特别希望过年的时候回家亲手做给爸妈吃,让他们也尝尝我的手艺。

在莫干山上,大家都放下了工作中的身份,只是把自己当成旅社的经营者,想给入住的客人提供尽可能舒适的环境、饮食。少了日常工作中“交浅莫言深”的克己准则,不用刻意把握所谓的“边界感”,每个人都用自己最舒服、最自然的状态去面对彼此,一起开派对、出游、劳作,相处得很快乐。

到现在我都会常常想起,每天迎着乡间的晨光,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骑着自行车的清爽感。路两旁是竹子,旁边有农舍,偶尔会遇到散步的当地人。

或许,人和人相处是人生中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它没有时限,也没有所谓的学成或学不成。课程中最基础的是沟通,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学会倾听,不要急于表达自我,要给对方表达的机会,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及时给予反馈。

大家都说我和小朋友们玩得好,其实是一个道理。我比他们大,但尊重他们的表达,不管是玩捉迷藏还是其他游戏,都认认真真对待。这是一种良性沟通,也会展示给对方积极的态度,这样小朋友会快乐,自己也会觉得开心。跟其他人相处也是如此。

其实,只要留心观察和感受,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希望自己能够上好人生的每一堂课。

《太阳的光与热》

刚开始我在街上被人认出来,第一反应是马上逃走,因为很不适应那种感觉。尤其走在路上,如果发现有人长时间看自己,会担心是不是脸上粘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就算到现在,我脱离工作环境时,还是不太习惯在公众场合被很多人关注。但我很明白粉丝的心情,知道他们没有恶意,就是好奇和想要靠近自己喜欢的人。

可能没有谁一开始就能适应某个新身份吧,我也是如此。刚出道时,听到过不少负面的声音。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保护我们,会尽量不让我们看到网上的评论。

虽然我努力不去关注那些负能量的东西,但当时年纪小,心情还是会被影响,会去想到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或者有什么冒犯到别人的地方,但事情并不会因为我的这些想法而改变。

我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学会如何远离流言的。因为有人不一定会在了解别人后才下结论,而你只要坚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后来,公司帮我们开了微博账号,我因此发现有更多人是喜欢和支持我的。慢慢地,微博上多了很多关注,有人评论,有人点赞,里面会有很多暖心的话。那种感觉就像——我知道他们看到了我的努力和付出,正跟我一起追寻那个看似遥远的梦。心情不好时,我会去微博看看他们写的内容,靠着这些零星的温暖和善意,一点点挨过了那些不开心的时刻。

很早之前,我就想给一直支持自己的人写一首歌。终于在15岁那年,写出了《因为遇见你》。

『茫茫人海中遇见你

如同阳光照进心底

……

终于找到你 我学会珍惜

就算面对再多暴风雨打击

我会坚定走下去』

这些都是我想说的话,感谢一路相伴,让我走得分外踏实、坚定,而那些支持,我都记在了心里。

如果没有遇见大家,我很难想象今天的王源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收获了更多的光和热之后,我也懂得:既然自己欣然接受了凭空而来的“喜欢”,那也应该适应同时到来的“不喜欢”。关于未来,只需要做好自己,认真走好每一步,不要畏惧。

我一直心存感激,知道这个世界已经对我足够好了,仔细想想,跟他们结伴前行的路途中,我得到的远远比付出的多。

这些年来,粉丝们都在无条件地理解我、支持我,他们会自发为我宣传、为我打call。每年生日的时候,我都会被应援感动。在各处的朋友,都会把公交、轻轨、车站上、商场里贴满的祝福拍下来发给我。后来他们把应援做成了公益,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

有人以我的名义,为需要帮助的群体捐款捐物;他们自发救助流浪动物;去福利院看望孩子;捐助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在偏远地区捐建信号塔,集体植树、赠水,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他们也明白,公益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所以一直身体力行地支持我。

17岁生日的时候,我成立了自己的个人专项公益基金,希望可以通过它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源基金的第一个救治项目是救治西藏地区的白内障患者,让他们重见光明。2018年6月,源基金团队已经第二次进藏了,筛查那里的白内障患者,很开心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帮助。

有一次,我在陈砺志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小柠檬”三胞胎身患神经母细胞瘤的事,那么小的孩子,还在襁褓里,却要承受病痛。我就和陈砺志老师一起去看望他们,感受到了他们的不易。之后,决定开展源基金的第二个项目,专门救治身患神经母细胞瘤的儿童患者。让我很感动的是,“小柠檬”三胞胎康复后,他们把收到的多出的善款又捐给了源基金,你看,温暖正在慢慢加温传递给更多的人。而我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把公益这件充满正能量的小事推动下去。

有人说,在我身上感受到了偶像的榜样力量,其实,我也从大家那里感受到了许多,包括阳光、热情和催人向上的力量。

这一路,我们彼此陪伴,一起变好,相互支撑。正经历着一件既幸运又幸福的事。我不会辜负这份支持,将越来越好,越来越努力!

《不负青春》

从2013年8月6日出道到2023年8月6日,这是我们TFBOYS的十年之约,也是我们和粉丝的十年之约。

到2018年,我们的约定时间已经过半,三个人也即将全部跨进成年人的行列。想想第一次见面的情景,好像还在眼前,可事实上,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多年,久到已经是家人的存在。

我最先认识的是小凯,他比我进公司早。当时一起培训的几个人都差不多大,因为是同龄人,很容易玩儿到一块。

十一二岁时,每周六一起上课、练形体,练声乐,听起来很累,但大家都不觉得辛苦。休息的时候,大家都会在一起闹着玩儿。有次,我逗小凯玩儿,故意喊他小名,他大概不喜欢被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喊小名,被我喊急了就冲上来假装要打我,那个时候还小,我竟然被吓哭了,小凯大概也被吓到了,最后竟然也哭了起来。

我跟千玺认识得要稍晚一些,第一次见千玺的时候,他从走廊另一头朝我走过来,离我比较远,没能在第一时间看清他的脸。他梳着中分发型,我想都没想,就冲他喊:“中分哥!”

不熟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千玺是个很内向的人,后来才发现,他其实特别有趣。我、小凯、强哥一起玩摔跤的时候,他都在一边看,或者给我们拍囧照。不过像歌词接龙这种,他就会加入进来。千玺是个内心很温暖的人,他特别喜欢自己的弟弟楠楠,去不同的地方时,都会帮他带礼物。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基本上同进同出,一起练歌、一起学舞,一点都没觉得辛苦,三个人奔着一个目标,有劲儿往一处使,既充实又快乐。所以,我们的梦想是一起启程的。

第一场演唱会,在北京五棵松体育场。那么大的场地,来了无数喜欢我们的人。我站在台上看着他们,心里特别激动。大声唱、用力跳,成了最重要的事。三个人都满头大汗,但笑得特别开心。

出道不到一年时,我们唱了《青春修炼手册》,“青春”几乎成了TFBOYS组合的标签,所有人提到我们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两句,或者做出一两个标志性的舞蹈动作。我们凭这首歌被更多人知道、了解,那种感觉挺奇妙的,但我们没有因此停止,而是想着唱更多好歌,给大家呈现更酷炫的演出。没有人因为忙碌缺席练习,反而经常凑在一起琢磨新歌,我们保持着那颗向上的初心,希望让更多人看到我们的进步。

可以说,在过去的五年里,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到目前为止,我人生最重要的六七年里都有他们的身影。小凯和千玺,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们是同窗、是玩伴、是同事也是朋友。这份感情很难被替代。

最近一两年,我们三个开始有了不同的工作邀约,所以一起出现的时间也变得比较少了,但对彼此的关注和鼓励并没有减少,小凯和千玺在渐渐变得成熟,我也如此,在慢慢成为一个很酷的人。

认真去看,我觉得每个人都成长了许多,都变得更加明确自己的想法,对未来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觉得这是件很好的事。

有时候会想,我们三个人应该是不负青春的吧,认认真真地去做喜欢的事,踏踏实实地走人生的路。不管是唱歌、跳舞还是演戏,都没有丝毫懈怠,一直都在用最诚恳的态度面对遇到的人和事。

十年,或许很快就会到来吧。

无论如何,我都特别感谢过去的五年,也很期待接下来的时光。

人很难预设某个时刻的心境,尤其是还未经历过的。我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好自己,守护“十年之约”,珍惜曾经携伴同行的五年,并希望下一个五年会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我还会创作,还会演戏,还会尝试更多新鲜的事,还要做个快乐的人。

内容取自TFBOYS《非虚构成长》王源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