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十大少年的故事50字(少年成长故事50个“真实且优秀”的少年故事:从4000米雪山到耶鲁校园,他告诉你热爱的力量有多强大!)

这个时代有太多梦想青年,他们在大千世界里摸索着自己的道路,环顾四周,大家都一样举步维艰。他与很多人一样被现实牵绊着,却还是抹干泪水,在成长的道路上负重前行。这是他,最平凡却又最动人的力量。

“爬藤news”原创中学生真实且优秀系列文章,投稿请联系老编微信:Partment(注明来意)

老编的话

“这个男生活的热烈”。结束与受访者王越成的对话,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话。了解他始于一部人文类纪录片《曙光》,我惊讶于这样一部拿奖无数的纪录片背后,主创竟是一个未成年的高中在读学生。而后了解到他就读于沪上国际高中,自然而然又将他的经历与“优质的家庭氛围熏陶“划上等号,他却直言原生家庭的缺失让他充满了不安。访谈中我渐渐发现,这个凭着一腔热爱走到现在的大男生,身上充满了思想的碰撞与闪光点。

初中就拿下雅思7.5分

学习力max却被学生拉黑

一直以来,王越成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到初中结束,他轻松蝉联了三年的年级第一,各种比赛一等奖拿到手软,高中时雅思轻松拿下了7.5的高分,同时他又精通法语,用法文朗读的小王子片段温柔中带着忧伤,触动人心。

善于学习的人必然乐于输出。雅思拿下7.5分后,王越成开始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更多雅思考生。但不懂如何找学生、如何定课时费的他,很快就经历了授课生涯中的第一次滑铁卢。“上完第一堂课后我兴冲冲地发消息询问反馈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拉黑了。”他带出了雅思听力和阅读双满分的硬核学生,却在那一刻真切体会到了现实的残忍。

高级的喜欢,是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初中时王越成因为电视剧《翻译官》而喜欢上法语这门浪漫的语言,当他把“自学法语”的想法告诉朋友们时,所有人都觉得他只是说说而已。无数的动词变位、名词阴阳性,以及让人头疼的发音,他一坚持就是三年之久。如今他不仅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更能用法语单独为非洲学生上课。

“Le vent se lève, il faut tenter de vivre. ”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Le Cimetière Marin 「海滨墓园」

法语陪着王越成走过了蜕变最大的两年,他用法语教过书,用法语写过信,更因此结识了他一生中的挚友。时至今日回过头看,他成名于《曙光》,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聚光的存在。

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一个临时决定改变他的人生

采访进行到一半,了解到王越成是个很有计划性且异常自律的人,所以得知《曙光》最初的灵感来源是他在垃圾站附近的偶然所见时,我的疑惑感上升到了极点。我自认为他对于纪录片的拍摄会有如教科书般精准的理解和想法,他却让我看到了在高度计划性背后,他思考与感性的一面。

“在这个城市,有人以制造废墟为生,有人以清理废墟为生。环卫工人就像是这个城市的守夜人,挥别黑夜迎来黎明的曙光,歌颂他们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这个纪录片与其说是在歌颂,不如说是在解惑。”

在得到有关部门的许可后,王越成近距离地跟拍了环卫工人们,也把他始终难忘的一幕拍进了曙光第一期:守夜人的片尾。“我想记录下真实的他们,也希望引发大家对生活中微小事情的关注与思考。这个社会充满了多样性,任何不同的声音都值得被听见。”

之后,他将聚焦对象就从个体转移到了整个大自然,但原定的嵊泗无人村之行因为连绵的暴雨被搁置,拉来的赞助、谈好的合作和修改过无数次的策划……所有努力在恶劣天气面前化为泡影。不甘就此结束的他临时决定改道稻城亚丁。

12个小时,40度温差,4000米海拔,那一天他们滴米未进,在雪山上一步一口氧,走了整整40000多步。北京时间凌晨1点,王越成和好友终于在目的地安营扎寨。然而一路严重的高反只是磨难的开端,现实的打击总是来得比想象中的快。景区门口硕大的“禁止无人机进入景区”标语仿佛一盆冷水浇在他们头上,令他们猝不及防。

面对明确的禁令和申请繁杂的流程,没有申请书,没有策划书,没有组织介绍的王越成和搭档在别人眼中就是两个不靠谱的,没有拍摄经验的未成年人。王越成当场提交的几千字申请书被景区办公室人员全盘否定,不甘心就此放弃的他一遍遍地写申请、拼命找“领导”说明情况,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许久,工作人员指了指旁边的桌子说,给出了一个方案:“写一封函吧,之前的组织就是这样申请的。”桌上仅有的一封函,是央视一带一路纪录片《纪录中国》的申请。

我不知道那一刻王越成是什么样的心情,我只觉得无比残忍。“我们就是两个未成年人,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何德何能才能和央视一样把无人机带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啊!”王越成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不可思议。

也许是他一遍遍的情况说明打动了办公人员,也许是写过几千次已经烂熟于心的策划书起到了作用,当最后他和搭档拿着“允许携带无人机”的证明文件进入稻城景区时,当他们从悬崖走下来互相击掌说着“成功”时,所有经历的困苦都在他们的坚持下变成了一种值得。

未知的旅途中,两个年轻人无条件的互相信任、互相依赖,王越成说,他永远忘不了搭档的那句“有你在,没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那一刻他无比坚定,也充满了感恩。

王越成与搭档在颁奖仪式现场他们成了第一支继央视以后,可以携带无人机进入稻城亚丁国家自然风景保护区的团队,而这支团队的平均年龄还不到17岁;《曙光》纪录片在各大平台播放量累计突破10万,曙光公益也已经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注入数千余元;他们汇集的爱心款项已经为鄂尔多斯和呼伦贝尔地区捐出了百余棵樟子松;

这个一路走来无比坚定的少年,做起事来像极了拼命三郎。这场临时起意的拍摄计划改变了他们,也成就了他们。

拒绝过度包装 做纯粹公益,原来耶鲁喜欢这样的学生

如今,距离《曙光》的诞生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这个大男孩秉承着“不让大家失望“的初心一路走到了现在。回归学习生活,他一边平衡着“公益”和“商业”的分量,一边把曙光纳入了自己的长期计划。“我在努力用最低的费用,去呈现最好的效果。走到这一步,很多人说我是在自讨苦吃,但我不会放弃。”

曙光新一期内容,王越成把镜头对准了来自湖北乡村的一个家庭。他惊叹,这个在病痛下苦苦支撑的普通家庭有着近乎顽强的求生欲。

当我问到为什么会选择纪录片而不是其他形式去募捐的时候,王越成的声音是少有的坚定:“很多人说我可以出书,可以用精致的包装获得更多捐款,可我不想用一家人的悲剧当成我赚钱的工具,我心里有这条底线不能跨过。”面对“公益商业化”的大趋势,这个男生有他的坚持。

耶鲁夏校offer

采访最后,得知王越成已拿到了耶鲁夏校的offer,我问到了他对未来的打算。“我的梦校是耶鲁,我希望能把《曙光》带到耶鲁校园,把希望带给更多人。但我的梦想不止于此,人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我要在40岁之前再进一步,我要当演员,要努力出名。最后和我的外公外婆在桐庐开一家民宿,每天看不同的人和故事。”

写在最后

王越成和搭档一路走来,冲破重重阻力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才惊叹,少年的热血总是难凉。他成绩优秀,热心公益,乐于思考,对目标坚忍不拔,这些品质就像一束束微光,拼凑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血有肉的他,让他变得明亮耀眼。他是我们寻找已久的“真实又向上”的学生代表。

他的母校西外国际部也赞扬道:拍摄这部纪录片的他,写下行程随笔的他,力行于公益的他,拥有着一颗赤子之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