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全国最小神童(少年成长故事中国现代十大神童成长记!最小的10岁就上大学)

神童是否真的存在?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创造超越其年龄段的成就?

家长都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神童,你知道全国十大神童的成长过程吗?他们现在怎么样了呢?

第一位 张炘炀(10岁上大学)

张炘炀,1995年7月8日出生于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炘炀的意思是温度高、火热,没想到这个孩子确实火了。

2岁半时就曾在三个月内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父亲发现孩子确实聪明,安排他6岁开始上学。

2年不到读完了小学,一年级读了1个月;二年级读了1个月;三年级读了4个月;四年级没读;五年级读了2个月;六年级读了1年。

初一、初二和初三上学期读的中规中矩,初三下学期不愿意读了。于是在家自学半年,算是“初中毕业”了。

新学期开始,张炘炀确实上了盘山高中,但读的是高三。

2005年,10岁的张炘炀参加了高考,以超过辽宁省二本分数线接近50分的成绩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13岁时考取北京工业大学硕士,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

16岁时考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博士生。

张炘炀并不属于北航优秀的博士生,由于年龄偏小,很多想法存在差异,读博之路也并不是特别顺利,博士毕业后也没有太多的与众不同。

纵观张炘炀的成长之路,除了学习成绩优越之外,高于他年龄的同伴、事物、交际等,都是他难以逾越的挑战,所以充满了太多的不适应。

很多想法也许并不是张炘炀所想的,而是按照他爸爸的安排一步一步走下去的。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按部就班,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人生规划造就了张炘炀这个天才少年。

第二位 苏刘溢(10岁上大学)

苏刘溢,2000年出生于山东省泰安市,人称泰安“小神童”。他的成长经历更是充满了神秘色彩。

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智商,兴趣非常广泛,学习效率非常高。而且学习范围非常广泛,不仅仅是识汉字、背唐诗。

初、高中的内容都有所掌握,玩电脑堪比专家,熟悉多种计算机语言、编程等。

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希望孩子直接读5年级,学校勉强同意试读。没想到只用了2天半的时间,学校认为孩子可以直接读初中。

初中勉强给了试读3个月的机会,结果不到1个月学校就同意接收了他。并且成立专家小组,对苏刘溢进行特殊培养。

苏刘溢只用了1年时间就学完了初中的全部课程。8岁时进入高中学习,学校专门安排老师为他单独授课。

10岁时参加高考,成为南科大首批录取的45名学生之一。但第二年学校里没见到他的身影,传出苏刘溢退学传闻,后被证实是苏刘溢回家调整。

同自己相差8、9岁的同学在一起,苏刘溢表现出了人们所担心的问题,他根本不适应大学课堂教学。

而他的自理能力也明显存在问题,毕竟他还是小孩子,让他独立去生活,这方面的技能毕竟没有培养过。

神童的光环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巨大的压力,稍有风吹草动就被宣传上了天,而且夸大的成分太多了。

苏刘溢也慢慢褪去天才的光环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还是让人们感到有些惋惜。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外加层层保护的特殊培养方式,造就了苏刘溢这个天才少年。也许每个人只重视的是他的分数,是喜还是悲?

第三位 许恒瑞(11岁上大学)

许恒瑞,2000年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哥哥和姐姐也都是学霸,都有海外留学背景。姐姐后来考取了公务员,哥哥是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

7岁时,父亲聘请大批优秀教师为许恒瑞单独上课,不到半年时间学完小学全部课程。不到一年时间学完初中全部课程。

8岁时,学籍在弥勒一中,人在昆明自学。偶尔到弥勒一中听课、考试。老师和同学对他评价都很高,同学都很崇拜他。

他不仅学的轻松、考的轻松,而且玩的也很轻松。是一个拼命学的孩子,也是一个拼命玩的孩子,平时喜欢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

11岁时,参加高考,成绩为526分,超过云南省一本录取分数线31分,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成为该校最小的学生。

2015年,15岁的许恒瑞大学毕业后,参加了研究生考试,并拿到硕士学位,之后选择了加拿大出国深造。

许恒瑞的成功首先取决于他超高的智商,从他优秀的姐姐和哥哥身上可以体现出来,从他成功商人的爸爸身上同样能体现出来。

其次父亲发现他的过人之处后采取的教育方式成就了他,为他提供专人的教育团队,量体裁衣,规划成长,使他享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最后是他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助于他成长的玩,以及稍微放松一点的学习步伐,使他没有单纯的变成分数机器。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兴趣专注、爱好广泛、优越的教育资源造就许恒瑞这个天之少年,未来可期!

第四位 孙天昌(12岁上大学)

孙天昌,1994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一个从家中直接走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神童。

他的教育来源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典型的家庭教育的代表,而且是成功的代表。

他各学科的启蒙教育都来源于家庭,他不仅仅是识字、看图册、背书时,把家中的所有物品都巧妙地和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挂钩。

2岁时,已能认识2000多个汉字,并开始自主阅读。读了4000多册书籍,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军事、文学、音乐、书法、绘画、棋类、手工、电脑等。

而且初、高中的课本也被孙天昌当做课外书来读,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没有上过任何特长班或业余班。

曾经上过3天幼儿园、5天初中。但无法接受学校教育的束缚,小学老师的奶奶、高中老师的爷爷、辞掉机关工作的爸爸和妈妈都全身心投入到家庭教育中。

6岁获得太原市首届少儿英语口语大赛初中组一等奖;10岁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10岁在全国首届少年物理化学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得到著名科学家何祚庥的赏识。

2005年,11岁的孙天昌决定参加高考。为了系统复习和适应环境,父母将他安排到学校读书。但他主要是参与学校的活动,享受学校生活的快乐,学习方面主要靠自学。

2006年6月,孙天昌的第一次高考结束了,离他心仪已久的中国科大还有差距。

2007年6月,山西省本科A类第一志愿录取分数线公布,清华大学(理科)分数线为654分,而孙天昌考了659分。

最后,13岁的孙天昌放弃进入清华大学的机会,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然而,在中科大里孙天昌并不是最聪明的学生,加之年龄小、自律性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他的成绩并不突出。

第五位 龚民(12岁上大学)

龚民,1997年出生于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和母亲一起生活。但母亲为了维持家庭生计,就把他交给了当老师的外公和外婆抚养。

龚民没有上过幼儿园、小学,但外公和外婆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他的聪明才智也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2岁半时,能认识汉字3400多个了,能够阅读众多幼儿书籍,能背诵许多古诗;还懂汉语拼音及一些英语单词;能算一些简单的加减法,并能将圆周率背诵到200位。

3岁时,他就能流利地阅读课本书籍及报刊杂志了,并将圆周率背诵到了500位。

5岁时学完全部小学课程;6岁时在山西省运城市明海学校读初中;8岁时到江苏省苏州中学读少年班;9岁进广州80中读高中,高三时转入南海中学

爱好非常广泛,喜欢唱歌、画画,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足球。

12岁的龚民高考考了639分,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录取,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进入中科大少年班的龚民年龄是最小的,但学习成绩并不是最出色的,而且成绩还有起伏,毕竟他的年纪小,自立能力还不够。

16岁时,龚民获得保研资格,19岁时研究生毕业。后来攻读博士学位,如今从事的是精算师的工作。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外加家庭教育方式得当,虽然颠沛流离,但阻挡不了天才的成长。

第六位 宁铂(13岁上大学)

1965年,宁铂出生于江西赣州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连幼儿园都没有上过,是中国第一个被公认的天才神童。

2岁半时会背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时学会400多个汉字; 5岁时上小学。

翻阅中医书,就会开药方;翻看围棋书,就能与大人对弈;看唐诗宋词,就能吟诗作对。

1978年,13岁的宁铂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破格录取,学校并为此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

他受到了国家副总理的接见和推荐,甚至全国上下出现了争先培养“神童”的局面。

1979年,少年班学员开始选系,他喜欢的是天文,科大没有这个系。他只好选了理论物理作为专业,但把爱好转向了星象学、宗教和气功。

1982年,17岁的宁铂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19岁时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助教。

1988年,23岁的宁铂娶妻生子,但婚姻生活似乎并不是他想要的,于是他醉心于研究佛学。

2002年,他前往五台山出家,但很快被学校领回去。一年后,他“成功”遁入空门。

宁铂是聪明的,但神童的光环实在是太刺眼了,他承受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也导致他放弃了考研等继续深造的机会,甚至是厌倦了面前的一切。

从某种程度上说,宁铂虚荣而害怕失败的性格缺陷,造成了他后来无法很好地发挥高智商来面对学业、事业和生活。

而性格方面的缺陷,又是家庭和学校在培养“神童”的智商和情商方面长期不对称所致。

据宁铂回忆,出家是为了解决大学的时候出现的内心的困扰,问题解决了,就决定还俗。53岁时,宁铂还俗了。

第七位 魏永康(13岁上大学)

魏永康,1983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父亲是抗美援朝伤残军人,因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是百货公司工人。

在他只有两三个月的时候,母亲便开始了他的启蒙教育,教他识字、背诵唐诗等。

2岁时,就已经认识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基本学完了初中课程,上学后小学只读了2年级和6年级。

8岁时,进入重点中学,开始读中学。13岁时,参加高考并考入湘潭大学。17岁时,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唐永康的妈妈认为好好读书是唯一的出路,除了学习,她包揽了孩子的一切。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等。

甚至为了儿子吃饭时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开始了自己的读书生涯,但突然失去了母亲的悉心照顾,他举步维艰、生活不能自理。

再加之他的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曾经的“东方神童”备受打击,而他妈妈受到的打击更大,她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并给魏永康补足缺失的教育。

当地的干部和群众也给了他很多的关怀和鼓励,使他逐渐地适应了现代生活,重新振作起来。

25岁时,在众人的帮助下,魏永康结婚生子,真正回到了普通人的生活。

2021年11月9日,正当他逐渐步入正轨,为家庭和事业拼搏的时候,却突然去世,年仅38岁。网传因熬夜工作写代码,突发脑出血。

畸形的教育方式成就了“神童”少年,但彻底毁掉了一个孩子。唯分数论的“造星”模式,棒杀了孩子的正确成长。

第八位 曹原(14岁上大学)

曹原,1996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商人家庭中,3岁随父母移居深圳。

11岁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小六(2)超常班,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学完了小学6年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

14岁时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并入选“严济慈物理英才班”。16岁时作为首批交流生被派到了密歇根大学学习。

18岁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前往麻省理工学院读博。24岁时博士毕业后继续在麻省理工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曹原是“论文狂魔”、“天才少年”、“石墨烯驾驭者”、英国《自然》杂志创刊以来年龄最小入选者,还是一个专注于科研的学者。

22岁时,就在世界历史悠久、最有名望的科学杂志之一《Nature》一次性发了两篇论文,并登上该杂志2018年度十大科学之首,成为该杂志创刊149年以来年龄最小的上榜者

一位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评价道: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得太多了。曹原这个中国年轻学生,为世界电力物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他对石墨烯的研究发现,解决了困扰世界多年的难题,是当之无愧的年轻科学家!

曹原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时候,曾经得到过加入美国国籍的机会,然而一心要回国报国的他毅然放弃留在美国,选择回国发展,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目前中国的石墨烯商业化应用已经初具雏形,华为的石墨烯电池技术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且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池技术。

曹原在内心深处是个“修补匠”,喜欢把东西拆开重装,喜欢把实验室搬进家里、搬进生活里。他曾直言:自己没有“跳级”,只是滤去了无趣的课程。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兴趣专注、志向远大、优越的学习环境造就曹原这个天之少年,国之希望!

第九位 何碧玉(14岁上大学)

何碧玉,1985年12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新乡市,父母都是华北石油地质局的高级工程师,可以说是出生在了一个高知家庭。

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天赋:她不仅仅是智商超强,而且记忆力超强、学习能力超强、学习兴趣超强。

10岁半时读小学5年级,经过层层选拔考入河南省唯一一所超常教育实验班——新乡市一中少儿班。

何碧玉用了4年时间学完了小学6年级、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全部课程,并在学习期间获得了奥数竞赛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的好成绩。

14岁半时参加高考,以标准分750分的优异成绩夺取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创造了河南省高考历史上的多个奇迹与神话。

何碧玉同样用了4年的时间读完了清华大学的本科学业,这期间没有展现出太多的与众不同。

毕业后赴美留学,用了5年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后从事研究工作以及后期的助理教授、教授工作,这期间也没有展现出太多的与众不同。

20多年过去了,何碧玉的辉煌似乎只停留在少年时代,人们津津乐道的也是那个时间段。

现在人们唯一的疑惑就是:当年的学霸,清华的学子,你何时会回国?

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外加特殊的少儿班,造就了何碧玉这个天才少年。这样的灵光一现,也许是可遇而不可求吧?

第十位 米泽民(15岁上大学)

米泽民,1998年出生于云南省大理市永平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3岁时被父母送到昆明光华学校下属的幼儿园,父母每个月来看望他一次。

4岁时进入昆明光华学校就读一年级,是班级最小的学生。

2008年,10岁的米泽民进入初中读书。初一读了一个学期,第二学期直接去读初二了,并在全校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从此,米泽民在全校出了名,成了学校的风云人物。

12岁时,进入高中读书,并获得过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国家级二等奖。

15岁时,以692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钱学森班。

米泽民从小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都比别的孩子要强许多,很快就在孩子堆里脱颖而出。

他的记忆力很好,很多知识点看一遍就能记住,多看几遍就能背下来,这使他对知识的汲取和掌握速度大大加快。

家庭教育的作用是不可忽略的。米泽民的父亲说:“从小他就学得很灵活,很多问题他会深入去想,比如背课文,他总会先理解,再找规律,然后才去背。”

米泽民的父母用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大浪淘沙般地为孩子选择了一种弯路最少,效率最高的处事方式,也成为孩子为人处世做学问的思维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10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叙述完了,令人感慨万千,但似乎心情突然沉重了。孩子的教育是一门学问,你对神童的培养有什么看法?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位?欢迎留言。

声明:文中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本整理时间较长,谢谢您耐心读完,请评论、转发、收藏、点赞,谢谢!

参考文献:

百度https://www.baidu.com/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