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人感言(受资助的成长故事二十年,与你予你 ——受助人与资助人的故事)
本期推送一位从事学生资助工作老师的文章,一起感受资助中的温情故事。
二十年,与你予你
——受助人与资助人的故事
冷金岩
看着那拼搏的模样,读着那激扬的文字,我不禁感慨,资助或许不仅是一份物质的激励,更是一种予你陪伴、给你温暖的一束光……这束光,伴我走过二十年,支持我鼓舞我;这束光,让我有底气有勇气从受助人走向资助人,并从事资助工作,引领我鞭策我。
我记忆中的童年是灰色的。那时,父亲患癌,母亲常年陪伴辗转多地求医,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即便刚上一年级,我也开始捡废纸、空瓶子,用这微弱的力量支撑家庭走下去。那时,还需要交一定的学杂费,我看到憔悴的母亲为此不止一次唉声叹气……是“两免一补”政策让我和我的家庭在绝望处燃起了重生的希望,父母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打那时起,我的生命便多了一抹红色。于是我奋发图强,全面发展,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担任班级生活委员等为同学提供服务、代表学校多次参加市级朗诵演讲比赛并获奖、获评焦作市优秀少先队员、知荣明耻好少年……进入初中,教育部门继续实施资助,助力我顺利考取高中。中考时,我以全市第50名的成绩被一所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拟录取。私立高中承诺各类费用全免并给予一定补贴,公立高中仍需要缴纳费用。就在此时,河南省宝桥助学金如甘霖滋润我的心田,每年给予我5000元的资助,不仅缓解了学费杂费压力,还解决了吃穿用度。怀着这份感恩,我顺利进入高中的“清北班”。遗憾的是,高考失利,不少老师希望我能够继续复读。但我想“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足够努力,在哪里都可以发光。那时,市民政局再次给予关怀,资助我大学一年级学费。现在还记得当我作为受助代表发言时的激动心情,如果没有这些好政策、好制度,我又如何能顺利读书成长?
在填报志愿时,我选择了“社会工作”这个冷门专业,我想用我所学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从那时起,我的生命多了一抹黄色。在浙江师范大学,国家助学金继续伴我成才。我唯恐个人能力、本领无以回报家庭社会,所以从不敢懈怠一分一秒。四年始终专业第一,曾获一等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参与民政部孤儿救助项目,结对帮扶50余名孤儿,用社会的温暖之光照亮他们的生活;前往贫困家庭探访,为他们解燃眉之急……最终,我顺利保研至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期间,我全面提升个人能力,在专业学习、志愿服务、科研竞赛中勇于探索,曾获国家奖学金,并顺利留校担任辅导员。
从学生到老师,亦是从受助人到资助工作者。当我感受到那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那淳朴的笑容、真挚的情感、远大的理想,我想这一切的工作都值得!他们提交的每一份材料,我都仔细阅读,因为我淋过雨,所以明白没有伞的滋味。我和他们心贴心交流,聊人生、也聊生活,聊未来、也聊当下,聊烦恼、也聊美好。他们心怀感恩,不负年华。有的受助学生放弃保研资格,投身公务员系统,为人民服务,担当青春使命;有的受助学生刚入学便定下了目标,期末考试年级前十。
看到他们,我想做点什么。于是,我联系到河南省宝桥助学金的负责老师,提出了捐款意向,我希望能够以我的点滴捐助每年帮助1名高中生或1名大学生缴纳一年的学费,我希望以我的绵薄之力让资助的温暖延续,我希望让党和政府看到,曾经的受助人已然长大,可以为国家作贡献……
从7岁到27岁,这二十年,无数温暖的人、温暖的双手扶持过我,拥抱过我,时至今日,他们的殷殷嘱托仍成为我不断前行的无言动力。而我,也在这份温暖的浸润下,始终心向党、心向阳光、心向更远的未来。如果你打开我的手机桌面,壁纸是“坚持党的领导”,如果你打开我的社交软件,昵称是“cpc的小粉丝”,因为党和政府对我的资助已经深深烙印在我的血液中,红色已经成为我的人生底色。而我也将带着这份力量,用太阳般的温暖回报社会。
张桂梅曾说“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这,亦是我的真切感受。
来源:华南理工学生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