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学生个人读书总结怎么写(小皮卡成长故事读后感2021年的读书总结)

总有人说“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想大概是因为并不真的懂得,或者读的不够多。

单纯盘点一下2021年读过的书,不做好书推荐。因为现代出版业太发达,某些书写的真心一般,大家可以当阅读避坑指南使用。

书籍类别不设限,排除法律规定不能看的。

阅读体验愉悦,没有特别艰深的书。

申明:所有读后感都是主观感受,纯粹的个人体验,不做客观评价。不喜勿喷。

一.设计相关

1《为建筑看相》作者:汉宝德

三联出版社发行的,汉宝德先生的一套书,但没买全。汉宝德,台湾建筑学者,曾任东海大学建筑系主任、中兴大学理工学院院长,现任台南艺术大学校长,是国内知名建筑教育学者。

读后感:作者点评了古今众多经典建筑和现象,但成书时间久远,跨度也长,有些事物时至今日已经发生了变化。

“建筑并非创造幻觉,而是创造生活。学建筑必须先懂得生活,必须以现在的生活为准,进而扩张。”

推荐指数:4星

2《如何培养美感》作者:汉宝德

读后感:审美的本质是你认为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是好的。作者了分享个性化但不批判他人的审美标准。

推荐指数:4星

3《建筑桃花源》作者:汉宝德

读后感:介绍风水的发展规律,风水的尺度从大到小,也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书中提及多本古籍,完全没看懂,需要很多背景知识储备。

推荐指数:4星

4《明清建筑二轮—斗拱起源与发展》作者:汉宝德

读后感:介绍斗拱发展过程,从最初结构与装饰统一,到后期装饰性益发变强。如果熟悉斗拱构造细节,阅读乐趣翻倍。

推荐指数:3星

二.泛历史

1《中国国民性演变历程》作者:张宏杰

张宏杰,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非虚构历史写作、公共史学传播。

读后感:国民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从春秋到唐宋,再到明清,中国人的性格如同瀑布一样,飞流直下,越来越恶化。其根源在于制度建设与国民性改造之不同步。

“贵族精神和流氓精神斗争的结果,是贵族精神失败了。贵族太好面子,太讲规则,而流氓则更厚黑。在一个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后者当然更有竞争力。 ”

推荐指数:5星

2《简读中国史》作者:张宏杰

读后感:“读史使人明智”并不是百分百对的一句话,有时候学历史不见得获得智慧,反而获得更深的愚昧。很多日常所谓的“历史常识”根本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作者用一种很开放的态度解析了一些历史知识的误区。

推荐指数:5星

3《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质》作者:许倬云

许倬云:江苏无锡人,求学于台湾和美国,196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先后执教于台湾、美国和香港多所知名大学。历史学家,是中国台湾历史学界的耆宿,有“台湾改革开放的幕后推手”之称。。

读后感:看了许知远十三邀采访许倬云先生那期节目,才买的这本书。作者见识深刻,关注的不是个人发展的实操层面,而是人类整体发展的规律。不属于娱乐性书籍,比较专业。

推荐指数:5星

4《紫禁城的黄昏》作者:庄士敦

庄士敦(Reginald Fleming Johnston,1874年10月13日-1938年3月6日),英国苏格兰人,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外籍老师。

读后感:描述了清王朝最后的那段岁月,不清楚在这些历史事件中,作者扮演的角色是否清白,但能感受到作者和溥仪之间深厚的师生情谊。从一个人的视线高度去看,中国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幼年登基,成长于历史最动荡飘摇的年代,怕是再厉害的人物也不能挽回大清王朝大厦将倾的颓势。小说改编的电影《末代皇帝》,是唯一在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推荐指数:4星

三.心理沾边

1《乌合之众——大众心里研究》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读后感: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经典的书籍,参考其成书时间,观念更显得犀利。

“群体无疑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是其力量强大的秘密。理性是人类很晚才获得的属性,太不完善了,作用微乎其微”。

“科学向我们许诺真理,但是从未许诺过和平和幸福。科学对情感完全无动于衷,听不见哀痛,没什么能挽回被摧毁的幻想。”

推荐指数:5星

2《思考的快与慢》作者:【以色列】丹尼尔·卡尼曼

丹尼尔·卡内曼,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今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教授和伍德罗威尔森学院公共事务教授。

读后感:一本解析心理机制的书。很多时候我们的思考过程是非常感性的,经常为一些并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付出过重的代价,但我们可能从未意识到这一点。

推荐指数:4星

3《活下去的理由》作者:【英】马特·海格

马特·海格,英国畅销书作家,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称其为“极具天赋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抑郁症患者。

读后感:书名看着挺极端,但内容和表达方式非常克制,充满了很多温情脉脉的细节。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刻,但并不是都到了抑郁症的程度,书中提到多种药物之外的改善方式:阅读、旅游、瑜伽等,都是普通又行之有效方法。

“最终,活着比自杀需要更多的勇气”。

推荐指数:4星

4《虽然想死,还是想吃辣炒年糕》作者:【韩】白世熙

读后感:作者是韩国的一位轻度抑郁症患者,记录了跟心理医生的十二周治疗的对话,以及自己发生的好转。袒露自己内心的自卑,曝光自己悲观、甚至有点阴暗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完美”的患者+“不完美”的医生+诚实的记录,却给读者带来足够的安慰。

推荐指数:4星

5《和繁重的工作一起修行》作者:一行禅师

一行禅师,在法国修行的越南禅师,是一位具有全球影响的僧人

读后感:书写的内容很朴素,关注当下,感恩已经拥有的。

推荐指数:3星

6《心之道——焦虑的年代》作者:【美】阿伦·瓦兹

读后感:阿伦·瓦兹,美国神学博士,禅宗信徒。此书名气较大,读完无感,可能是个人领悟力不够。

推荐指数:2星

7《一切是最好的安排》作者:加措活佛

读后感:内容跟佛教无关,只是普适应的一些浅显的佛理,内容偏鸡汤文。

推荐指数:2星

四.人物传记

1《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读后感:苏东坡真牛X,才华横溢又乐观积极,天纵奇才,可惜政治上一波三折。真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人物。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园乞儿。在我眼中天下没有一个人不是好人。”

推荐指数:5星

2《我们仨》作者:杨绛

杨绛先生,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

读后感:同为民国大家的林徽因先生,她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因为都是她去世后,其他人写的。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故事只有一个版本,因为她自己动手写了。

推荐指数:5星

3《弗里达》作者:【美】海登·赫雷拉

读后感:弗里达是墨西哥最著名女画家,没有之一。在她早年生活的很长一段时间,弗里达是作为她有名的、才华横溢的丈夫的娇妻而出名的,但她最终活出了自我。她的画,她的美貌,她的痛苦,她的坚强,她充沛的生命力和热情,都成为了墨西哥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同名电影《弗里达》,也挺好看。

推荐指数:5星

4《可可·香奈儿的传奇一生》作者:【英】贾斯迪妮·皮卡蒂

读后感:时尚产业往往给人柔美的、女性化的感觉,但香奈儿女士却是一位精力过人、内心无比坚定的女人。她为了自由而努力,穿越过战争,终身工作直到去世。

推荐指数:5星

5《我坚信》作者:【美】奥普拉

奥普拉·温弗瑞,美国脱口秀女王、演员。

读后感:一本特别正面、特别励志的自传。满满的美式鸡汤,美味但营养有限。

推荐指数:2星

五.小说类

1《朱三小姐的一生》作者:任晓雯

任晓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小说家。

读后感:短篇合集,过度评价容易剧透,写得非常好看。

推荐指数:5星

2《角儿》作者:严歌苓

读后感:严歌苓,美国华裔女作家、编剧 。短篇小说集,揭示生活真实性的一面,“好”和“恶心”总是会共存的。

推荐指数:5星

3《舞男》作者:严歌苓

读后感:长篇小说。一个富婆保养“小白脸”的故事,是熟悉的套路,但是不熟悉的心路历程。

推荐指数:3星

4《老师好美》作者:严歌苓

读后感:长篇小说。故事原型来自2009年发生在贵阳的一起由师生恋引发的凶杀案,写得挺细腻。

推荐指数:3星

六.无从分类的

1《娱乐至死》作者:【美】尼尔·波兹曼

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在纽约大学任教。

读后感:此书主要讲述电视的出现,不仅仅改变了文化传播的方式,而是改变了文化本身。当什么事情都变得泛娱乐化时,大家应该对这种现象保持高度警惕。

推荐指数:5星

2《断舍离》作者:【日】山下英子

山下英子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毕业,“断舍离”概念的创始人。

读后感:提出通过“断”、“舍”、“离”,放下心中对物品的执念,重视自己当下的需求,从而整理身心的方法。

推荐指数:5星

3《玩儿》作者:于谦

读后感:谦大爷把“玩儿”这件事情写出了花样。读着跟听相声一样,非常有节奏感。谦大爷有那种,把一个特别的普通故事说得特别好玩的本事。

推荐指数:4星

4《五种时间》作者:王潇

王潇,趁早品牌的创始人,网称“潇洒姐”。

读后感: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读着感觉非常有可操作性,但是我还没有操作。

推荐指数:4星

5《人生有味》《人生小暖》《人家草木》《人生有趣》一套书 作者:汪曾祺

汪曾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读后感:除文艺作品外,汪老评价其各地的美食、风俗、草木、鱼虫的文章,悠闲又好玩。

推荐指数:4星

6《谈修养》朱光潜

朱光潜,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读后感:老先生特别有高度的向青年人给出人生建议,从国到家,再到个体。普通人做不到,读读也是好的。

推荐指数:4星

7《阴翳礼赞》作者:【日】谷崎润一郎

谷崎润一郎,日本近代小说家。

读后感:作者从不同维度阐述了一种日式审美,相较西方的更朦胧、更暗淡。日本人不喜欢东西都是洁白如新亮晃晃的,更喜欢古老而幽暗的。书籍前一半写得很有意思,后一半写得跟论文一样很枯燥。

荐指数:3星

8《咖啡苦不苦》作者:陈丹燕

陈丹燕,上海女作家,一位痴迷行走的作家。

读后感:书里的故事全是围绕全世界各地的咖啡馆展开的,略小资的题材。

“要了自己想要喝的咖啡,热烈地喝一口,全身都松了下来。这一刻,简直要热爱自己的生活了。”

推荐指数:3星

9《学会吃饭》【美】珍·克里斯特勒

读后感:学习用新的习惯模式和食物建立关系。提醒自己有些进食冲动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是因情绪或其他原因。先对自己的情绪、身体状况有觉知,再认真对待食物,享受食物。

推荐者指数:3星

10《非洲手记》作者:严歌苓

读后感:严歌苓陪伴外交官先生去非洲工作的见闻手记,没有夸张的剧情,就是展示女作家的日常生活。

推荐指数:3星

11《蔡康永的情商课》 作者:蔡康永

读后感:中心思想就是要先认识自己,对自己诚实,再努力改善。

推荐指数:2星

12《饮食术》作者:【日】牧田善二

读后感:介绍了一些健康饮食的知识点。总结:想要活得久,就要控糖和别吃过饱。

推荐指数:2星。

13《极简主义的崛起》作者:【日】三浦展

读后感:书名完全是个噱头,跟极简主义基本无关。主要是讲述日本社会近几十年的消费主义的变化趋势。

推荐指数:2星。

“我们因为无知而读书,读书让我们真正的承认自己的无知与浅薄。拒绝读书是一种愚蠢,但因读书而滋生出骄傲与傲慢,是一种更大的愚蠢。”——罗翔老师

大家所处的这个时代,复杂性远远超过普通个人认知的范畴。大家能做的反而是低估自己的认知能力,避免把一件事情归因于一个单一的理由,学习走出自己固有的平庸与偏见。

阅读是个性化的体验。就让大家各持己见,江湖再见。给大家拜年了,虎年到福气到。

△图片:不二马大叔

拜托大家帮忙点赞(在文章最下面)鞠躬^-^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