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电影学院有什么用(学院成长故事电影学院的故事(一))

电影学院的故事

2020年,北京电影学院七十年华诞 ?!

我都似坐在时光穿梭机里一瞬间飞过二十五个春秋冬夏…真的如转眼间 ,求学北电一年后,离开电影学院己经过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

1995年暑假,我常和快十岁的女儿聊天…当然更多的是畅聊一个现实中的十岁小女孩的梦想。因美伊之战那几年,受新闻影响,女儿从幼儿园到上小学大都跟着大人关注战事,也参与讨论战争的起源及部队的编制及军衔的进级…如此这般,她热望将来做花木兰式将军,我也聊过想做军人,只是参加过二次世界大战的父亲没让我去做军人,似乎我没做军人的人生会让女儿来代替了;时儿也回味我十岁的梦想是做《闪闪的红星》里的祝新运般的演员,因十岁左右时最火的电影就是潘东子式的小小英雄式的少年…女儿好奇的问为何没去做演员,而做了武汉大学医学院(原湖北医学院)《独生子女》杂志的编辑兼记者…(巧在我中学时的语文老师是杂志主编,他的名子叫吴天明与西影厂长同名)在她的再三鼓动和疑惑中,我还真的一下冲动的该去为实现自己十岁的梦去游戏人生了…就因这个原因,碰巧朋友介绍北京电影学院的院长刘国典是湖北洪湖人,也是著名的电影摄影人出生,我们常在电影院看的开场《新闻简报》就有刘前辈好多作品。当时,我也是方方主编的《今日名流》杂志社的投稿作者,当然也想到给家乡在京的名流前辈拍些照片…如此这般,在开学季的九月初,我在一天的时间里决定去北京自费读电影学院摄影系,并兼职做几个杂志的驻京特约摄影记者。在我三十三岁时,加入北漂一族…

雷励风行的我半天搞定离开武汉前的繁杂事务:也超前意识的用净身出户的形式去法院办理协议离婚手续;简单的准备了只红色小皮箱塞进秋天穿的几件衣服;准备好基本的生活费及学费当然也有小金库般钱夹中还有二十张百元美钞(当时的外汇牌价值24000人民币);找当时铁路局的副局长邵力平兄拿到一张K37次晚八点十分直达北京的特快卧铺…在女儿及前妻的送别中上了武昌火车站台...挥挥手…(事实上是女儿和她妈送我到卧铺车厢,女儿担心家庭作业要做,更担忧车马上要开怕下不了车…当时,我还突然想到带上女儿一起北漂那该更美好的童话:父亲受女儿的鼓励去实现儿时的梦想…)(2020年9月,我决定带上一双有法定生份的儿子祝扬和祝菘璞再次北漂,从新做一个58岁的男人梦)…

第一天到电影学院的故事印象忘了。好象在火车上鼾睡一觉醒来天亮就到了北京站 ,先去天安门东南角的中央编译局与中办纪念堂管理局共办公的大院的朋友那放下行李,轻装出发坐地铁到西直门,再转715公汽到蓟门桥北电的歪门前,走过斜道路过金字塔,去学生公寓按电话里学校的安排办理一切入学手续,在815安顿下来,就开始把电影学院当成人生又个有里程碑式的驿站…一个临时的家...

电影学院在北三环西的元大都遗址的蓟门桥边,校园精制而秀气,最著名的是学院大门设计与学院外面的大马路有点不平行的角度及不那么中规中矩对称 ,所以就一直被电影圈里叫做"歪门邪道"…而"邪道"只因学校内有一校园大型建筑雕塑金字塔,从大门进来有一斜插校园的小路与金字塔相连…

开学第一天,北电的老师们全是名流及明星,随便介绍一个老师都如雷贯耳……也许我兼职杂志社摄影记者的身份多了哪个名流和明星适合做封面故事…当时,也崇拜拍的了世界上很多政治家总统及各类名流肖像的邓伟,他也是张艺谋张会军的同班同学...正巧张会军是学校教授兼副院长也代我们的巜摄影的构图》课程,我对张会军老师印象更深刻…他应该是任课老师里最养眼的老师了:帅气 温文而雅 虽是摄影专业的老师,却有超级明星的颜值…都是名星老师,没必要刻意拍谁的马…在开学第一课时,在坐的女生中,特别是二个日本留学生小妹更是用她们特有的夸张表情而又含情默默用日语低声私语:哦 !好帅好性感好身材好颜值的摄影老师…因我学过点日语,当然听得懂简单的日语(这二个小日本的美妞故事另讲了)…

九月初的北京干燥而凉爽,对我这从长江畔东湖边潮湿环境的武汉生活的人很不适应,学生公寓也没空调,我只好职业习惯(一直没放弃临床医生工作)的在走廊及宿舍地面洒上水 …不巧同寝还不熟的东北帅哥同学更不习惯南方人的我的举动,让我也有点不好意思意识到南方人与北方人个人适应能力有极大的差别(这也伏笔式的铺垫下即将发生的故事有待大表)…

在我们学校的家里,同寝的同学六个同都到齐了,相互一介绍,我是唯一结过婚还有一个十岁女儿大哥级的同窗,这让我有点不好意思,一大把年纪的来学校蹭年青和时尚的主,与五个童子军共处一室,还真要努力做一个大哥哥的样子。当然,在开始熟悉的过程中,我当然以一个过来人与五兄弟聊些人生阅历和经验,当然最热门的是怎么与女生答讪和套近呼...而聊摄影和电影 ,当然是我们摄影干部进修班的大主题了...我分配与同为梦国人(湖南)的黄文海(现艺名闻海,纪录片导演,同学中第一个收获威尼斯电影节大奖)上下铺的下铺,相对面上下铺的是云南昆明的陈勇和广东珠海xx(突然忘记姓名)斜对面上下铺的是东北四平的张飚和山东大连的吴清黛...

这千年修得的同寝之缘,让我很珍惜…(我深感万年修得的夫妻之缘随手丢弃是何能的愚蠢!而且亿年修得的父女之缘也很轻易的放下,更显得我的傻帽…)现来素描一下同宿舍的五员大将…

我的同床上铺的黄同学,第一印象就如自家的老表[调皮]:相似的脸型,同款眼睛,等高的身材…他更有神韵不化妆都可上镜演林彪…因我的老老家是湖北黄冈林彪故里,我都调侃五百年前我俩的楚国绝对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不然,我们何以同窗同寢同床…当然更绝的是教我们造型化妆的老师更是与黄同学如同叔侄俩,当然造型化妆老师是最著名的毛泽东先生最亲密战友的扮演(忘了老师姓名,待会百度补上),是所有己拍电影里演林彪同志,的不二之选…也许君住洞庭湖之南的岳阳,我住洞庭湖之北的武昌,才有了我与黄文海之间的隔湖相望的关系…还有一个人家庭旧事也让我刻意向黄同学打听了一下他相熟相识的湖南人中有否常德槡植郑姓人氏:因我母亲的亲二叔在二十年代出走湖南做禁烟委员会护商处的处长 …当然也因巧遇有新同学而多了话题。人生真的在冥冥之间有着说不清道不白的宿命论…

我床铺相对的下铺是陈勇,理着很硬朗的板寸头,因他来自云南,一下就让我联想起八十年代初骑自行车探密云南深山独龙簇的也理板寸头沈澈老兄(现中国民俗摄影学会主席),当然更让我想到泸沽湖的摩梭人的阿注母系活化石的故事…只是同学住昆明湖边,昆明市离永宁县还很遥远…我也一直向往纳西族的民俗,但我很专业的查资料弄明白摩梭人并非纳西族人,旧《新华月报》资料汇编上的研究走婚的问题博士级调查报告把这一点弄的不专业被我发现 :云南省永宁县泸沽湖畔的纳西族走婚并不准确,而真正的走婚(阿注关系)应该只是摩梭人,而划分到哪个族群,还有待考…有一说摩梭人其实是现日本的大和民族的祖先,我建议用纯录音这二波人的语言声频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应该可以很简单而又很独特的方式来鉴定是否同源了…陈同学故事没表,却跑题聊到他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事了...

这陈同学上铺广东珠海的柳青(现记起名了)是同寝年龄最小的帅哥了...有名星脸 ,又是八零后,当然更是小字辈的同学了...因他言虽从珠海来北京 ,但老家是我湖北江汉平原李小双家乡的帅哥...我与他普通话的语言尾音与刘国典院长完全一样,所以又多了一层亲切感,加之他与我女儿都是八零后…虽成同学同窗同寝,但我很自然的从内心把他当成侄子了…他出生湖北 ,后随父母随迁珠海,也因柳侄喜欢电影,我俩真正的湖北老乡又续同学同窗同寢之缘了…我很羡慕他十九岁如愿自己的爱好,且遗憾我十六岁(1978年)想考北京电影学院时,做医生的父母不支持少年的我一人去外省市的电影学院的招生点报名…不然,我也许完全不学医而与张会军张艺谋成78级的同学…当然,十七年后的1995再圆读电影学院也是很惬意的事…只要有梦想,哪怕是儿时的梦,坚持去做,三十三岁再做也不迟…

第三张下铺安排的是北方同学的张飚和吴青黛了…吴同学住下铺,他与我们女班主任是家门(现也想不起来名了)。他山东大连的,他酷酷的外表下有着男低音的沉稳…他在中国顶尖潜水艇部队服过役,潜艇兵的海军战士的训练的确常让他悄无声息的突然从身后叫我一声:碧峰…我更有一种立即喊:到…的冲动。我一直与他相约去美丽的大连欣赏满大街的比基尼女孩…我也欣赏大连市的书记市长刻意(是否刻意 我仅是善意的猜测)(那时薄熙来应该已是市长级了吧)打造的一张亮丽风景线的名片…每每想听听潜艇部队的故事,他都慢条斯理的有选择又不失礼的讲些深海下面的故事…唯一透露过一次他部队另一艘常规潜水艇失事,好像是拦腰断成了二截,全体舰员都藏身海底…这个悲壮的故事,的确也让我幸庆吴同学能与我同聚北京,同窗共读电影学院是件多么美好的现实…

第五个要介绍的是就是张飚了。张飚是第三个睡上铺的同室同学,吉林四平人,第一映像是他有个明星脸,感觉他似乎读错了专业…表演专业比摄影专业应该更适合飚弟了。他有洒脱的头发,壮实的身体,也许身高超标,反让他走路时习惯性要弯着腰走路,特是进寝室大门时更是感觉要撞头的低一下。他是815宿舍唯一带了大名鼎鼎的尼康FM2相机的同学…直率的东北汉子语气很典型,《笑林广记》的翻版故事随口都能从他的言谈顺溜而出…我对东北一直有向往,从少年时读《林海雪原》时 ,就对其中的白芸有强烈的好感,少剑波给她写的诗《小丫》当时可以背下随时可脱口朗诵…似乎东北的女孩子都如白芸般的天仙,如镜泊湖中升腾的轻雾…当然,我对四平历史记忆只有一次战役,而对珍宝岛之战的黑土更是令我神往的圣地 ,那里的光荣与梦想,的确是少年时代的我们这一代人的一定要去走一趟生活,如七零后的一代人只向往西藏般的热情…

先简单介绍了我居的学生公寓815舍的同学,我就得写写我的个人故事了……

前面讲过,读电影学院时,我也兼职做几个传统纸媒的工作 ,虽一开学就投入学习,但杂志每月都要用的封面图片及封面故的文稿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的采访计划当然以杂志封面需要为主,免不了先列出电影学院的名演员名导演等等为采访对象来的工作量相对轻松点…

这样,我第一个决定以沈丹萍为釆访对象…这主要是她南京人,而南京又是我在抗战胜利后父母相识的地方,加之沈丹萍生日与我相同在二月十九…加之她的德国丈夫的爱情故事婚姻家庭有一个漂亮混血儿女儿…都是新闻热点。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发现有一位老师(姓名也要查资料补上)背着的佳能E0S5相机是当时先进的机型,那五点眼控调焦的确是完胜所有相机品牌,更完美的吊打尼康。当时通讯还不发达,学生公寓一楼大厅只有一部电话可与外界机通,特别是傍晚,几乎被全校的同学塞满,因表演系的同学及单身老师住一楼,我们八楼的同学用个电话就要很辛苦上下爬八楼楼梯了,现忘了当时的电梯为何没开?!好在都是学生年轻而充满精力,我也艰辛万苦的与黄磊 (当时刚留校当老师)孙莉(表演系学生) ……排队电话联系好沈丹萍后,相约釆访时间在九月十六日…之后,我匆匆去崇文门佳能专买店花近三万选购了一套E0S5相机:机身9600 ;镜头(70~200mm2.8)13000 ;闪光灯(540E)5800 手柄1300…九月的工作及学习也在这与名星相机打交道中一晃而过…

这其间,因学校要准备诞生45周年大庆,我也想为学校做个新闻专题并附上刘国典院长的专访…记得那时正时兴大学"211工程",我也与《中华博览》大型画报社策划了个系列报道,记得北京商学院(现不知叫什么名或并入哪个巨无霸大学了)为此准备了好久,我们一行忙了三天,也很幸福品尝了中国顶级教授级的厨师们的手艺,轻松做了一期为"211工程"媒体先行的报道…这样,我当然更热衷给将来也算是读了一年书的母校来个专题,也满足下也许是我个人的虚荣心或真是我个人"近水楼台"心态的开个后门…我文字准备好了,也用刚买的佳能E0S5拍了好多学院的图片…当我图文都编辑完成后,总编又冷不丁的建议我去找校长要点版面费…这让我有点尴尬:怎么能去要学校的钱…虽我们读书也付了学费,哪好意思再从学校拿回十个学生交的的学费嘛…脸皮薄的我实在不好意思找校长办公室主任(也忘了姓名)…我只一拖再拖的把这期报道往后推…直到学习完离开学校,都没如愿让电影学院的报道上杂志…后唯一补尝的是做了一期封底作品是我拍张艺谋照片,也算是给电影学院一个很含蓄的间接用稿,为体现那期《中华博览》的重量,画报封面用的是一张天安门的照片…记得该期画报送一本给刘国典院长,也去河北坝上送了一本止拍《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当时还附带以法国《胜利报》驻北京记者站何岩萍名义送了瓶法国葡萄酒…印象中那期"竹海"的内容让张导很有兴趣并表示下一部电影外景地一定去那拍…(后《英雄》外景应该是)

接踵而来的是十月的圣丹斯电影节及学校四十五周年校庆,在学习和兼职工作中的确充满了紧张和快乐…名符其实的苦中作乐…而这种苦是抛下温馨的家离开可爱的女儿;而这种乐算是来电影学院圆我童年及少年时的双重梦....不仅如此,参加过二战时期的医生父母似乎后来也读介绍张艺谋的故事,也有点内疚1978年高考时没全身心的支持我来报考电影学院...在国庆十一特意从湖北来北京参观了这"歪门邪道"且留影...正巧2020是我父亲100年诞辰,晒这张父母与电影学院大门的合影,也很有意义...

十月故事太多,在这省略一万字…

现在还是用平行镜头讲讲同学的故事吧!

跳不过去的名子赵小兵,是我们全体同学都难跳过去的记忆坎…

话说赵同学,是我815宿舍对门的江苏徐州人…一头洒脱的长发配上他英俊的面容,对我这有挑剔眼光的整容外科医生执业经历的人,都觉他的面部没有下刀子的地方…可想他完美和男人天生的财富了…但他不靠颜质吃饭,还真有手头的功力画得一手好画的才能和技术,喜欢用黄红互衬以花头巾包他的长发…他崇拜长斯特罗,床头墙上是他几分钟整出的极神似的卡氏头像…可能天嫉他才,在电影学院八楼群体里,基本没特别相好的同窗…而怪在他与我一见如故,算是同学中彼此第一个敞开心扉聊天的人…他有激情,同寝的室友都觉他太闹腾…他就每天到我寢室坐我床上与我膝足而聊(这也因他居他宿舍上铺不方便坐同寝同学的下铺,而我则是大哥级成年人当然比一般小好多的同学们友好一丁点)…我医生,当然一见面就知他有过敏性哮喘…就是和邓丽君那一样的体质也一样的人生终结…

他的故事我本计划弄一个剧,只是生活中的故事也太多,暂没提到日程中来,现电影学院七十年校庆,才让我又回到对赵同学的怀念…

他徐州人,父亲是副市长级的公务员,与李保田的父亲是同事,当然他与李保田很熟了…我认识李保田还是赵同学介绍才认识的。后我去采访李保田时,也觉同在一个院子长大的孩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和经历…李保田的弟弟与赵同学更是发小,他更与我讲了李保田弟弟外出旅游时出车祸的悲壮故事…而后来又发生在赵同学身上的故事,更让亲历故事中的我的内心的震撼和悲窃会伴我终生…

我都不想重提子夜时分一个只穿三角裤的医生我为一个在厕所突发哮喘倒地的同窗做急救的场面…

真的,当时的我只能发号施令的叫同学们不要搬动躺地上的赵同学,拿一床单铺地上,轻轻将床单再送到赵同学的身体下面,尽量不改变赵的体位,而将其轻手轻脚的抬到厕所门外的走廊,同的,我腑下身用耳朵贴近赵的左前胸听心音时,即刻骑在他身上做人工心脏胸外按压,并我急促叫唯一带有"大哥大"的一东北同学打120,也继而叫同学拆下赵同学上铺的床板当担架把赵同学从八楼抬到一楼争取时间120与赵同学同时在学生公寓一楼大厅相会…因赵在从八楼到一楼的楼梯间移动的临时担架上拆腾的几分钟里,我又不可能在担架上做人工呼吸…但又抱着即将到来的120有更可靠的救护措施…当我万幸同学们艰辛把赵同学从八楼移到一楼时,救护车分秒不差的到了学生公寓门口,二个医护人员一进大厅时,赵同学的担架正好平放大厅地板上…做医生的严谨和学拓朴学恰到好处的时间和行动默契…

赵同学离开电影学院的后续故事就暂不在这表了…

十月的北京是最美丽的季节,香山满眼树挂上的红叶,长城脚满地金色地毯…只是我暂没时间去流涟,且只能匆匆穿行在我笔记本上的五百名流通讯录的电话连线预约釆访拍照的信息间…我如一个电子游离于大众之外,也如打鸡血般的充满活力骑着自行车在胡同与大街上飞奔…

记得荷包里揣着2000美金及十万人民币,总觉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洒脱…去美漂肯定比北漂要艰辛…那时没去美利坚而坚守家庭也是正确的,决定读北电也算是如愿以偿,虽也似呼抛家离女般的悲喜剧的戏剧人生…人的梦想应唾手可得,不必去等待什么时机…

记得意大利语翻译名家祝本雄电话我,广州花城出版社与意大利使馆举办交流活动,请我去做些专题报道…只记得当时的意大利大使后来回国做了副总理,而我给他拍的放大到24吋的照片因一次家庭纠纷的斗气,半夜三更的和一套准备用于办摄影展照片抛入东湖 …同时投湖中的还有方方送我的一百本《今日名流》杂志 ,一个相机三角架 ,另有一色彩鲜艳的大手提旅行包在全国各地买的纪念品也陪葬湖底…后每每想到这些都后悔冲动是魔鬼,应该远离这让人永远都会后悔的情绪…

读电影学院,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虽然都是在职工作又作为进修生读这世界著名的大学 ,但也感觉学校的体量太小 ,还真不如一个中学的校园的规模…就更谈不上与我工作的武汉大学比什么了…但学校的著名不著名则并非比其体量,而核心的专业学术水平,震耳欲聋的校友名气才是一个学校不可比的资本…如一个小小的伊顿公学就名扬四海,而北电也依电影专业的学术水平和张艺谋陈凯歌等等校友的支撑,让亚洲最大的电影学院桂冠被北电戴上…而排名世界前十名的北京电影学院还真比北大牛B…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

因读电影学院,我更是与北京的纸媒交流多了…而湖北的《知音》《当代老年》《文化报》的约稿相对看轻了…而《中国银幕》《演艺圈》《北京电视》《中华博览》《北影画报》《文化报》《中国汽车画报》则是我经常要去编辑部光顾的地方…当然印象最深且聊的最投机的则是《人民日报》的张锦力编辑和策划了…也许因为年龄相对长一点的原因,在很多事情上我有点过来人的感觉…再加上《人民日报》副总编的夫人国家文联出版的《x》杂志xxx拜托我带带刚到《北京晚报》做记者的儿子xx,更澎涨了我自由主义个性的想法,而参与《中国银幕》的改革和"政变"…

先讲讲这"政变"的故事吧:说来话不长 ,只因中国电影当时己威震世界影坛,而作为电影专业媒体的《中国银幕》却跟不上电影人的步伐且更没理论先行的境界 …我更是胆大的向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谏称编辑部的专业水准不足超前电影人的实力欠佳需一批年轻的专业电影人参与权威专业电影媒体(特指打中国牌头的电影刊物)的建设和经营和管理和策划 …因与锦力兄同为60后,且有点超前的意识和精神…且一拍即合的感觉就开始融资进媒体,用资本杠杆去撬动传统守旧的电影理论和传媒…

我个性始然,喜欢做幕后工作,而锦力兄则热衷用他独特略带磁性的嗓音演讲…如此这般,我们招幕了一批北电广院人大北大的同学共谋和策划彻底改变了《中国银幕》办刊宗旨和风格,也许我是唯外来"渗生水"的有多年策划和经营杂志的工作经验,也天马行空的个性特质,想当初在《独生子女》杂志唯一敢智慧且打斗胆打擦边球发露点封面照的我更是创意无穷…只是我不习惯于坐班且又要在电影学院上课,也就学雷锋般的幕后干了好久…直到我参与同学投资拍摄《老三届》电视剧发新闻稿及花絮时,我都匿名让责编黄鸥发图文,以免原副总编白明反感和减少冲突…后续故事待另人再表,言归正传,还是只说说电影学院的故事了…

读书当学生嘛,我们北漂的同学都住学生公寓,都六人一间的由学校统一安排…但八楼里有个意外的是高立同学一人独居空荡荡的804…我好奇的去他寝室时,里面没有行旅及日常用品:没箱没柜没鞋没衣…唯一拥有一台电视机放靠墙的书桌上…一个面善白净身高马大的西北汉子颠覆了我对陕北人如张艺谋般的基本印象…似乎缺水的黄土高原上的男人都应该黑里透红的钢毅而酷哥级的汉子…真的就是我们江南水乡喜食水产白里透红胖而憨厚皮肤含水的邻家大兄弟…当然,我第一映像就觉他是他母亲的宝贝儿子,从小营养过剩体重超标而身高更是让我站在他身边如同一如身材矮小的残疾人诸如…也许我职业医生的习惯首先用望诊的眼光看他,几近要冲动的如写病历般的找他要挂号时买的门诊病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