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疫情期间的真实暖心故事(疫情成长故事告别回不去的过去,一起好好活着!疫情期间的7个故事)

兽爷最近有一篇文章叫《毕竟东流去》,这让我想起李煜的那句“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有经历过繁花似锦的人才会如此失落,如此失魂落魄。

我是最近看不得越南的好消息,那里充满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就仿佛八十年代的深圳,可以热火朝天地挣钱。我忽然理解了前几年朋友跟我说的要去越南重仓炒房,南方人都知道,炒房其实就是炒一个地方的未来。

某个周日的上午,我发起的HuanXin社区(一些渴望转型升级的地产人的社区),有50多位朋友在线上相聚干了一件事,每个人讲述一段疫情期间感悟最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

我这组有7位伙伴,他们讲的故事让我们哭得死去活来,又笑得掏心掏肺。

年纪最小的凌晨,从大机构出来独立创业不久就遇上了疫情,她做的还是文商旅方向中的一个小细分——植物造景,按说遭受的是叠加式的连锁打击,她的甲方都水深火热,做一个小小的乙方,可以想象会有多么风雨飘摇。

此时正封控在杭州家中的她却说了一个郁金香的故事,她说郁金香之所以可以从欧洲走出来蔓延全球,是因为人们掌握了一种低温移植的方法,将种子放在零下5度的低温冷藏一段时间再拿出来种植,就哪里都可以适应了。她说,她现在在做的事情就是接受这样的冷冻考验,只要冻不死,就不怕活不下来。

年纪最大的阿尤姐(对,就是那个著名的女装品牌创始人)跟大家有一年多没见,她用最平静的声音讲诉这一年多来炼狱般的经历:就在她准备按照新零售的逻辑大干快上的当口,先是家里老人突发重病,自己一时急火攻心身体也倒了下来,接下来就赶上了疫情反复,不断关闭门店,不断裁员,公司员工规模最低的时候只剩高峰期的1/5,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

也正是跌落谷底让她开始认真思考人生,思考自己的商业模式,到底哪些是凭踩狗屎运赚来的,哪些才是自己真正的本事。在一边调理身体一边调整生活的同时,她开始做减法,减去一切不必要的开支,精简一切不必要的人员配置;又开始做加法,去学习新技能(比如视频制作,比如直播),去重新亲自下场做设计,去唤醒老顾客,去找回初心,做人们真正喜欢的那个阿尤。就这样,她在粉身碎骨后重生了。

接着分享的是在浙江做代建的葛侃。我还记得当初面试他时他的意气风发,那时他以为找到了和地方政府共赢的产城发展之路,可以借助浙江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产业基础大干一把。没想到疫情来了,项目陷入无尽的停滞,有出资的股东扛不住了要退出,他也想过要裁员,但一想起那些员工要养活的家人就不忍心。

他说过去一年他经常需要一个人坐在车里静一会儿,所有的事情自己默默扛下来,然后再微笑面对员工,希望员工看见的都是希望,而不是抱怨或者绝望(说这段的时候,他明显停顿了好一会儿,我们都知道那是男人的哽咽)。他说经过这一场洗礼,他得到几个很大的收获:

1、用打工心态去创业,不排斥任何合作,哪怕看起来是被别人吞并;

2、变雇佣制为全员合伙制,当把权力和责任下放,就看见了中层的觉醒,一起担当,共同成事,这样明显比以往更有效率;

3、对业务进行重组,在有限的利润空间里和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一起来重新梳理业务流程,在为对方省钱的情况下锁定自己的收益。因此他们打磨出一套四线城市的操盘秘籍,足以在这动荡的岁月安身立命。

再说两个让我们笑的分享:

一是HuanXin里的段子手、乡见合作社的徐心怡。她是以设计师身份投身乡建领域,起初从城里到乡村,以为可以得到某种天性的释放,谁知仍然处于无法停歇的忙碌,甚至可以说是陷入更深的焦虑之中。

这次疫情她被封控在上海郊区的家中,生活其实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只是不能出门),她却在被迫按下暂停键后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她很意外地发现原来邻居当中竟然有很多小红书的生活达人,就在小区里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过“早咖晚酒”的生活,一点都不憋屈,反而有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认识他们之后又忽然发现原来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外包找到更好的合作伙伴,远比自己雇佣的要出色的多。

她发现一个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能让其找到热爱,就可以实现一专多能。对一个公司来说,危机时刻必须裁撤的冗员,换种合作机制就可能是释放潜力的人才,这对彼此都是更好的共赢。

其二是怡成的赵宇(对,通常人们知道她都是因为她是北京网红打卡地郎园最早的操盘手),在外人看来她是风风火火的东北姑娘,能喝酒爱吃肉,说话娓娓道来,春风化雨式就把单子拿下。她说了一个最近发生的故事,他们团队去北京郊区团建,没想到遇到疫情就全体被封闭在村子里,她以为大家会慌,就安慰大家说带的吃喝和用度足以支撑,没想到大家很快就习惯了,在这突然慢下来的时间里,她发现了大家不一样的一面,更深入,更从容,把原来想讨论的问题想得更清楚了,她也就更大胆地做自组织的实践,把每个人都推到一线,让每个人都成为来之能战的战斗单元。

她现在在外面交流时经常会说“其实没遇到什么困难”,因为她已经有了一个随时把困难消化在前面的团队,同进同退。最近她也被疫情封控在家里,开始好好做做家务,有大段时间读书,她刚买了一本《道德经》准备好好重读,才发现原来家里早就买了两本,她说这就叫“不外求”,答案其实就在自己身边,遇到事了,别急,别慌,没准就是好事。

另外还有两位的分享很特别,也是疫情下的人间百态。

被封在上海城里家中的羽果设计的张羽说了一个小故事,让我们看见了众多有关上海负面消息下的人性闪光的一面。她说小区最开始活跃起来是因为团购买菜,但那天忽然群里有人求救,说哮喘发作必须马上急救,结果大概几分钟时间她就看见群里开始组织起来,物业也很快起来,第一时间拿到了通行证,然后就看见人被抬出来送上了急救车。她感慨住进这小区这么多年,这回是第一次认识了这么多邻居,也是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叫邻里互助。

她同时也意识到这样的应急机制背后的组织逻辑,当人们建立起互相信任的基础,能够通过理性的机制有效地分工合作,其实很多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因为去泰国探亲,从过年回国就一直在外地隔离的果然导演,则给我描述了另外一番人间景象。回国这段时间他先是在南昌隔离,后来应邀去了厦门,又在厦门隔离。出国前他就做好了回来要隔离的准备,甚至随身自带了小冰箱,然而他还是没有料到在南昌、厦门这样的城市,在防疫的高压下,会面对那些处境。

最极致的一次,他和阳性患者也就一墙之隔,能听见对方是怎样被对待的。他说那时他想起了《遗愿清单》,脑子里开始重排意义体系,想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其实是微不足道的。他说庆幸的是,在南昌和厦门都有本地的HuanXin社区的伙伴在,很快就接到了他们的投喂,关在里面也就不再害怕。

他说这时的社区,就像是一个社会支持系统,能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建安全感,这对处于一个乌卡时代的个体来说,很重要!

这就是我听到的七个故事。这个周日大概是这段时间我接受到正能量最满的一天。

虽然当天网上还在发酵着五道口论坛上经济学家们的各种奇谈,虽然到处仍然充斥着不好的消息,但当我下午再带着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我看见的就不再有恐慌。人们骑着车奔赴各个公园,到处都有席地而坐的露营者,有讲究的还会支起一张西餐桌,对着夕阳举杯,品尝丰盛的下午茶。

这才是真实的人间,才是我们热爱的生活啊!

回不去的也许只是幻梦一场,那不属于你的,就让它随风消逝吧。痛过一回,死过一回,该知道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那就好好活着吧,不枉生死关前走一遭。

| 注:当天所有人分享的一个图解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