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培训班传销案例(心灵成长故事“心灵成长”培训班充斥着传销模式 你怎么看?)

漫画:陶小莫

“跟着‘导师’能连接宇宙‘能量’,家庭、事业会一帆风顺”“不吃药、不打针病就能治好”……这样神乎其神的宣传,频频出现在所谓“心灵成长”培训班上。这个组织的“门槛费”动辄数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记者近日在天津暗访了一个“心灵成长”培训班,发现其充斥着心理暗示“咒语”洗脑等内容和经过包装的传销模式。

声音1

精神主权不保,钱包难免被掏空

□刘效仁陈玉鸣

所谓“心灵成长”培训实质上是一个精神驯服的过程。一方面通过“神圣”的仪式感,诱惑人融入。比如“导师”带领学员集体拍大腿,被解释为“搭建新的神经链”“获取高频率的能量”,拍着拍着,你自然就习惯了服从;至于大声背诵“咒语”,时而放声痛哭,时而起立欢呼,更是让你习惯于在他们指挥下去做平时不习惯的事情,进一步让人习惯于服从。

这过程中这些骗子不断强化“导师”的绝对权威,植入“服从”“财富”“全能自恋”的心理暗示,以达到精神控制。比如若学员怀疑,就会得到训诫:“担心就是诅咒,你的能量场不对,要改。”

这种心理驯服的结果,一方面让你对其盲目崇信,交出精神主权,唯其马首是瞻,惟命是从,另一方面就是他们的目的了,那就是掏空你的腰包。

特别是,与“国际督导”“理事”“导师”“国际导师”,对应缴纳的费用竟然高达350万元、3000万元、8000万元和1.4亿元。这么高的费用也能忽悠,精神控制的威力实在令人震惊!而且近年来,类似“心灵成长”的组织层出不穷,这些组织扮演人生导师、亲密朋友,宣扬成功学、心灵鸡汤的精神“大杂烩”。更可悲的是,如此低劣的骗术,总能俘获大量的人群,屡屡收割智商税。

之所以如此,确有现实的问题。人生、事业的焦虑,使一部分人总是幻想通过“奇迹”翻转人生或解决烦恼。当一个人处于焦虑期,很容易在诱惑下把人生交给“导师”掌管。而此时的分辩力和敏感性自然也降到了谷底,以至于对各种荒唐宣传笃信不疑。

当然,有的人委实不差钱。是故此类组织瞄准的多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当这些人在婚姻、健康、子女教育等方面遇到难以排解的问题时,“心灵成长”的骗局就得以乘虚而入。可见,要遏阻种种“心灵成长”骗局,首要的是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强根固本,从而抵制邪恶组织的诱惑,拒绝成为别人的笑话。其次就当对此种欺诈和传销活动依法严厉打击,真正做到露头即打、除恶务尽。

声音2

大神换了跳法,科普不能松劲

□张培元

筐还是伪科学和传销的筐,只不过装进了更花哨时髦的东西,比如量子力学、能量场、神经链、人体频率等。盗用物理学概念极尽忽悠之能事,再加上在密闭空间进行洗脑式灌输,滥使暗示、催眠和引诱胁迫、放大焦虑感等精神控制手段,在讲台上舌绽莲花手舞足蹈的所谓“导师”“精英”,其实就是穿新装的“三仙姑”“二诸葛”。在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的时代,那些人还只是先装鬼再捉鬼,而如今玩的更高明了,假科学之名装神弄鬼行骗敛财,还真的是屡屡得手。

只要稍稍具备科学常识,识破上述骗术并不难。然而为什么仍然有人乖乖钻入陷阱圈套,心甘情愿地被骗子们收割“智商税”?因为现实生活中总有人迷恋奇迹神迹、渴盼抄近道走捷径,对于因疾病或家庭不幸带来的精神饥渴、信心缺失、情绪迷茫,不是以乐观向上的态度进行心理重建和自我改变,反倒寄望于并不存在的灵丹妙药,甚至不惜重金买假冒伪劣的“毒鸡汤”来解渴。

有什么样的现实需求就会有什么样的“市场供应”,一条精准对接畸形需求、精心算计他人财富的黑色产业链由此而来,对弱势者进行短暂的精神麻醉之后即疯狂吸血,最终必将加剧其人生的苦难与疼痛。

无论怎样改头换面,不管噱头炮制得如何惊天动地,骗子的本质从不会变,脱下马甲洗掉妆容的“三仙姑”“二诸葛”还是那个神婆神汉,万变不离其踪的依然是这些人的不良动机、险恶用心、敛财本质。科学昌明之世难容伪科学横行,法治与文明时代决不允许各色骗子及其蚊蝇叮咬般的“吸血经济学”滋生和作乱。因此,对装神弄鬼的“心灵成长”培训班必须严打,使之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决不给任何骗子及其不断翻新的骗术以可乘之机。在依法严惩之外,更要让“真科学”站出来发声,从源头上彻底戳破“伪科学”画皮。

声音3

骗子“划范围”,瞄准“钱多文化低”

□沈见刘天放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组织瞄准的多是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当这些群体在婚姻、健康、子女教育等方面遇到难以排解的问题时,他们就会求助于“心灵成长”培训,于是骗子们就有了可乘之机。

在劳动创造财富,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的时代,涌现出一批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付出辛苦的劳动从而过上好日子的人群。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我们社会经济的中坚力量。但由于早期整个社会的文化程度不高,他们中的一部分没有及时在文化和精神上进行充电,因此在手握大量财富的同时,并没有相应高度的文化和科学知识。

这本身并不是问题,从某种程度上甚至反映了劳动和奋斗的价值,但是当骗子从这里打开缺口,甚至进行相应的“划范围”时,我们就应该加以警惕。值得一提的是,近年的一些电信防骗中,出现了一个“精准防骗”的词语。比如针对学生群体,针对财务人员群体,针对老人群体,当骗子盯上他们的时候,防骗工作也及时出击、及早防范,这是值得点赞,也值得借鉴的。

因此,当骗子盯上具有一定经济实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人群的时候,我们应该意识到,有这种想法的骗子恐怕不仅仅是天津这一家。因此,防骗工作者也应该及时总结该人群可能出现的短板,骗子可能进攻的方式,推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在一定的范围内帮助这样的人群补齐短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以压缩骗子的施展空间。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