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孩子王是谁的小说(犯错成长故事孩子王的涅槃重生——小屁孩儿挨“家法”陈年趣事之三)

文 | 张新光

凭心而论,那个年代父母体罚小孩儿,除了个别气头上狠狠敲打几下外,一般的手里还是有轻重的,鲜有哪个小孩儿让大人打残打傻的。

可笑的是,个别家长体罚顽皮小子已成为惯性,一旦上了道就很难刹住车。孩子犯错打,看哪不顺眼也打,单位工作不顺、家庭闹矛盾、邻里闹纠纷也打,自个心情不好也来上几下,用阿尔巴尼亚老电影经典台词讲,“墨索里尼总是有理,永远有理!”十分费解、很有意思的是,有些顽皮孩子非但不草鸡,不颓废,不破罐子破摔,反而越挫越勇,越玩智商情商越高,在提前接受挫败教育中逆势生长,走上社会成为可造之材。

(网络图片)

大概在2014年五、六月份,我们一行五人到上海考察,恰巧林建老总也随行对接项目。林总身高一米八五,身材魁梧,发达的胸大肌与粗壮的二头肌,包在白衬衫里也十分凸显,一看便知道是健身房的常客。他性格豪爽,酒量大,嗓门也大,十分健谈,可说是典型的胶东人标配。同时,林总在企业规模、资产总量等方面也是同龄人的佼佼者。一路上,酒间饭后茶余,大家东拉西扯,漫无边际地聊天,不知谁把话题聊到了从小挨打的话题上,引起大家共鸣,七口八舌地回顾那段辉煌历史,尽管经历各异,结局却很相似,反正最后都落在了挨腚板子上。林建在这个话题上聊得最多、最具体、最全面,他再三强调,在从小挨打方面他就是“祖宗”,随便哪个人挨得揍,也不如他一个零头。几次聊此话题,“群口相声”便成为林总“单口相声”了。这老兄话匣子一打开,像水库开闸泄洪,大水漫灌,覆水难收。在为期一周的考察考察中,但凡有点闲暇时间,林总总爱晒他从小悲催壮烈的故事,并且这面爱讲,那面爱听,这一行人总是那么热闹,那么意犹未尽。

且不说林总那些带普遍性、同龄人常做的那些“小儿科”顽皮故事,比如什么逃学呀,打架呀,学小兵张嘎堵人家烟囱呀,什么玩弹弓打跑偏蹦碎人家玻璃呀,往同学堆里扔小鞭呀(过去小孩喜欢把整串鞭炮拆开单个放),这里就不做赘述,只摘一、两个较经典的桥段说说吧。

林建的父母都在机关上班儿,从小长在机关大院儿里。身下有一个弟弟,小他两岁,叫林军。这小哥俩在大院里,可算淘得出名,名声显赫,赫赫有名。林建还是大院里的孩子王,因为这事那事,是他的事,不是他的事,隔三差五总有家长、老师登门拜访、诉苦告状,多的时候,家中门庭若市,半天也没断过人。林建妈则热情接访,还强颜欢笑,一个劲赔不是、赔笑脸,等傍晚送走最后访客,林建妈晚饭也顾不上做,插上门销,然后站在哥俩跟前亲切和蔼地进行逐项核实,然后脸色一变,接着就是传统家法伺候。这林军虽然小哥哥两岁,但鬼心眼子一点也不输人,有时他自己闯祸了,知道躲不过去了,便抢先到妈妈眼前告状,嫁祸于人,让哥哥白白受了皮肉之苦。

林建说,有一阵子这哥几个馋鸡蛋了,简单一合计,便潜入大院家属宿舍鸡窝旁,有望风的,有伸胳膊掏鸡窝的,每次总有三五个鸡蛋的收获。然后。趁大人不在家。采取抓阄的方式,确定到谁家煎鸡蛋吃。这人多鸡蛋少,没扒拉几口就一干二净,还不够塞牙缝的,于是这帮熊孩子渐渐地便打起了偷老母鸡的主意。这次,他们顺利地偷了一只老母鸡,可抓阄偏偏让林军抓上了。林建明知一旦败露后果很严重,但一来还硬撑着大哥的面子,二来经不住这鸡肉的诱惑,便一咬牙一跺脚直接豁出去了,吩咐哥几个烧水、杀鸡、秃噜鸡毛、掏堂,再洗净下锅开炖。为防止露馅儿,他们把鸡血、鸡毛清理干净再掩埋,把门窗通通打开散气味。一会儿黄橙橙、香喷喷的老母鸡便出锅了,哥几个一阵风卷残云,瞬间把鸡吃了个精光,又把鸡骨头藏好,等气味散的差不多了,小子们便关上门窗,一溜烟地跑出去玩了。林建接着说,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这句话真tm的准。这天不知咋的,我妈提前一个多点下班回家。一进门,就隐隐绰绰闻到一股香味,掀开锅盖,空空如也,但还有余温;低头掏掏锅底,火星子还没灭干净,心里满是疑惑,等小哥俩回家,我妈一把揪起林军衣领,大声喝道,快说你们下午在家都干了什么好事?不说,今天非打死你不可!这林军一下子便被吓懵了,立马招供,把偷老母鸡炖着吃的事一五一十地全交待了,完了还不忘撇清自己,说都是我哥干的。我一看情形不妙想悄悄溜走,无奈被堵在门里,我妈顿时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随手抄起火铲,使出全身力气,朝我扑来,⊙﹏⊙@8#^O^&$……(此处省略100字)。

经林建这绘声绘色一描述,我们这帮人早已笑得岔气了,半天才缓过来。停了一会,林建又接着说,打小我就是这么个德行,就是棍棒面前不吭声、不认错、不求饶,那天如果我认错求饶了,说再也不敢了,挨得揍可能还轻点,可我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更加激怒了我妈,直到她把我胳膊打脱臼了,自己也打累了,气也消得差不多了,才问林军偷了谁家的鸡,也不管我了,领着林军上人家赔礼赔钱去了,害得我吊了半个多月的绷带。他说,打这天起,我妈养成一个习惯,每次下班回家后,先掀锅盖,后掏锅底,再对哥俩逐个审视,发现异常,便抄起物件进行拷问。他说,妈妈一天不打我一顿,就好像缺点什么一样。一次,妈妈要外出进修学习,拎着箱子刚要出门,感觉有点儿什么事儿没做,又一时想不起,看见在院子里兴高采烈要目送妈妈的小哥俩,便有答案了,她抄起一根竹竿。朝哥俩每人背上敲打三下。林军蒙圈地躲着说,妈,今天大清早我们没有闯祸呀,怎么又动手了?妈妈振振有词的说,知道,但我走这几天,你们肯定不能闲着,先打着再说,让你们长点记性!

一次,我笑着问林总,从小你妈这样“蹂躏”你,你一点也不恨她吗?林说,当时从心里恨她,现在丁点也不恨。我也正处在叛逆期,你越打我就越作,就是故意气她。可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我也想开了,像我这种这付天生顽劣的性格,从小家长不修理我,长大了肯定被别人修理。再者,如果不严加管束,在农村也就出落个打瞎子、骂瘸子、点人草垛、砸人窗户,要打没劲,要唱没戏的废物点心、二流子;在城里说不上日后混成个痞子,被送进进少管所、监狱都说不准。其实,她打我骂我,还真让我一点一点地懂规矩、懂大小、懂敬畏、懂感恩,经过不断的历练和挫折,最后才没长歪。他还不忘自嘲一番,我这么强壮的体格,还不是被她打磨出来的。听完众人哈哈大笑。

林建说得有些道理。自古望子成人的家长,都普遍重视对孩子的管教。古时著名的教子故事。莫过于曾参教子、孟母三迁。曾参教子,就是要从小明事理、知规矩、讲诚信;孟母三迁,就是看到孟子身上一些不好苗头,除严厉责罚外,先后三次迁移,让他接近好的人、事、物,改变其爱好和习惯。诚然,那些年的传统教子方式有其糟粕的一面,尤其那种动辄试图用简单粗暴解决问题方式,的确不妥。但传统方式绝非一无是处,因人因事,科学合理施教值得探讨,这总比一味溺爱迁就隐忍要好。个别时候对于屡劝不理,苦口婆心教化仍我行我素的小屁孩儿,直接粗暴的方法还是挺管用的,但也要下手有数,点到为止哈。(未完待续)

壹点号海岛寻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