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童话都有哪些(成长故事简笔画儿童的童“画”故事(二))
关注渡仁心理
,带你看最新的心理学资讯
1
前几天很欣喜的发现女儿的自画像越来越像那么回事儿了,没忍住晒了个朋友圈,并自嘲到,这大概是只有当妈才能理解的乐趣,好友毫不留情的在下面回复了一句,“是的,只有你才看得懂”。
我想她这话没错,估计绝大部分当妈的也不能理解这其中的乐趣是什么。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啰嗦的描述一下她的绘画步骤:
先画了一个大圆表示自己的头,然后两只眼睛,画到右眼的时候,有点放飞自我,没能很好的进行控制,然后是鼻子和嘴,大致的造型都是她比较熟悉的圆形,最后是用线条分别表示了两侧的耳朵,头顶的头发,以及头下面的手和腿;画好后的审视过程,她评价了一句:“她哭了”——将右眼描绘时的失误进行了合理化的解释。
通过我的解释,不知道正在阅读的你,是否对这幅画的认识多了一些,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讲到了三岁左右的儿童绘画中开始出现封闭性图形,并且圆形和卵圆形得到了偏爱。
在这幅画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这种偏爱。在它的基础上添加上的线条构成的初步可识别的形象,就是我们说的蝌蚪人。
蝌蚪人是儿童最早的表征形象之一,它的出现说明儿童基本掌握了图画媒介。
当父母们第一次看到这样清晰的形象时,是惊讶的,他如此简单而又有视觉意义,但它又是如此的不同于我们在书本、电视和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人或动物,在惊叹孩子善于发明创造的的同时,又充满了疑惑和迷茫。
按照写实主义的观点,这样的蝌蚪人,身材比例失调,主要的身体部分缺失。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种简单的人物形象是儿童不成熟的大脑加工的结果,他们会省略或者画错某个部分,因此蝌蚪人反应了儿童原始的、前逻辑的心智状态。”
但另一类的观点却摒弃这种写实主义,而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艺术关注自身在结构上和动力上的等价物,蝌蚪人的大圆圈可能代表人的头部和身体,圆圈的边界之类包括了身体的两个部分,它并未存在缺失,而是一种简单的再现。
所有认知的发展都是从整体的,不分化的概念开始,向更为细致和更具区分性的概念发展的。
2
就我个人而言更偏向第二种解释,还记得前文所描述的,封闭图形是怎样从一堆混乱的涂鸦中被慢慢的提取出来的嘛?
以及儿童在控制自己手眼协调上一直在做的努力。比如自画像中被“放飞”了的右眼,显然是在手眼协调控制上出现了失误。
有耐心的父母,如果坚持对自己孩子画作的关注,就会更清楚的看到这个不断进步的过程,但显然,更多时候,我们会忽略这些看起来毫无意义的画作,甚至可能忍不住嘲笑和打击他们的“鬼画符”,久而久之,儿童对于这样的创作和想象也就不再热衷。
还记得《小王子》里的飞行员吗?他在6岁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然而成人们在那个时候就把他的想象力扼杀了。
弗瑞曼指出,绘画行为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行为,需要同时协调时间的和空间的顺序,儿童必须决定哪些部分先画,哪些部分后画,还需要按照从上至下的方向或者水平方向决定部件之间的空间顺序。
所以当一幅画作呈现出来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带着看一份重要文件的态度,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
积极的参与到孩子的绘画过程中去,通过语言去了解他们的绘画内容。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他们可能会在不同的时间表述出不同的故事,这其实就是他们在对绘画进行二次加工,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的过程。
根据埃里克森的儿童发展阶段,处于2—4岁期间的儿童,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这是培养孩子自尊、自信和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在大部分情况下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而如果这种自主控制外部世界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他们则会更倾向于认为自己是“能力不足的”。
我们可以利用大蜡笔/铅笔,浓彩笔,笔刷,黏土等工具,鼓励孩子进行更多的艺术创作,这些物品非常容易获得,但更重要的还是你是否愿意为此花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跟他进行良好的互动,给予更多的积极关注和鼓励。
在女儿的成长中,我们会不时地与她一起进行绘画,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在不同的物品上作画。
目的并不是在于她要能画出多么好的作品,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始终能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对她的爱和欣赏,她会在完成一幅作品后,开心的与大家分享,脸上是那种自信的笑。
我觉得这才是在孩子品格塑造中最重要的一环,技能性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所擅长的,但美好的信念却是可以的。
关注渡仁心理
带你了解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