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在工作坊的成长故事作文(妈妈的成长故事一个工作坊妈妈的成长故事 第一章 初识)

第一章 初识

作者:白月光

1

简简跟我约了好几次稿了,但我有点束手无策,不知道该从哪里下笔。

最后,她等不及,自己先出了几篇了,内容朴实但很能打动人,就只是简单地描述自己在赵老师指导下教育孩子的过程,但从中便可窥见赵老师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功力非同小可。

2

依葫芦画瓢,我也来聊聊我是怎么认识赵老师的。当然,我是通过简简。

第一次跟赵老师聊天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工作室的大飘窗可以看到深圳最繁华地区的万千风景,我很享受地坐在飘窗上。

那天下午具体讲了些什么我已不太记得,但我记得赵老师说了一句话:“心理学对已经有认知偏差的孩子来说,只能起到了一个心理抚慰的作用,但对于帮助孩子扭转认知以及推动孩子向上发展,是力量不足的。”

说实话,当时我并不是特别能理解,因为在我所学的那点皮毛心理学中,强调的是,孩子会有一个自发向上的动力,似乎只要信任、接纳、理解,孩子就会自发产生这种动力。

这让我有一个感觉,赵老师的理念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她自己原创的内容,但,估计不是那么多人能一下子就懂。

那时候我还在社区,社区普通百姓的接受程度我很清楚,就一些简单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何况还要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层次?

当时我也跟简简说过,你们的受众是比较高层次的。

3

之后,我基本上没有跟赵老师联系,我仍在想尽办法如何让最基层的百姓接受心理学,能把注意力从孩子的学习上转移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上面来,同时,致力于将自己所学的心理学应用在孩子的教育上。

但是,慢慢的,我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劲,从我以及身边尝试用心理学解决教育问题的朋友的孩子情况来看,只用接纳、理解、信任这些粗浅心理学的方法来进行家庭教育,似乎是远远不够的。

朋友曾自述一件事情,这件事让我感到极为震惊。

某天晚上,孩子从学校回到家,对着妈妈做好的一大桌子菜愁起了眉头,抱怨说就没有她爱吃的菜,妈妈赶紧下厨房给她另外做了一碗她爱吃杂酱面,谁知道一端出来孩子大发脾气,摔筷子摔椅子,原来,妈妈不小心放了她不爱吃的芹菜,还对着妈妈骂脏话,说:“什么垃圾玩意!”还要妈妈向她道歉。

而妈妈呢?当妈妈来找我的时候,我明明看到并感受到了她满腹的委屈、痛苦,但秉承着倾听、理解、接纳的原则,还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说孩子小时候她就是这样发她的脾气,并且不管孩子对错,都要孩子道歉。

在那一刻,我感觉有个东西堵在我的嗓子眼上,我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4

我心里非常难受。

这个朋友和我一起学心理学四年了,手里拿着的是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她和我一样,而立之年才开始学心理学,出发点是为了孩子。

这么多年,我俩互相支持一起成长,不断地把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实践应用在家庭教育中,欣喜地感受到,我们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但是,孩子的认知行为偏差却似乎越来越严重,这到底是怎么了?

我在和朋友复盘这件事的时候,突然想到了半年多前赵老师说的那句话:“心理学对已经有认知偏差的孩子来说,只能起到了一个心理抚慰的作用,但对于帮助孩子扭转认知以及推动孩子向上发展,是力量不足的。”

5

那需要什么样的力量去帮助孩子扭转认知行为偏差呢?

我开始去探寻心理学之外的其它知识,偶然的机会,我跟着一位大咖线上学习论语。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在努力学习西方心理学的同时,忽略了中国三千多年博大精深的文化历史背景。

人作为个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伦理道德观念,但是这种观念是很难用法律条文进行清晰地界定。

在西方,他们有神学的信仰来培养敬畏心,家庭对个人的约束力并不是很强,所以他们的心理学大多是接纳、理解,因为有宗教的教规教义来补充规范个人的理念和言行。

但在中国,我们的信仰是祖先宗族,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族有族规,家有家训,中国人更多地是用族规家训来培养个人的道德感,对个人的观念行为进行规范。

而如果我们只采用西方的心理学,放弃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只强调理解接纳,把家族规训放在一边,那培养出来的孩子必定是没有规则的。

6

那就不需要心理学的理解接纳了吗?

不是的。中华民族作为一个高服从性的民族,在之前的教育中确实并不重视理解和接纳,只强调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尊重和服从,忽略了个体的心理承受。

但在信息大爆炸的20世纪,孩子每天接收着成万上亿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的认知不再局限于父母、家庭、家族,他们开始在一个庞大的信息体系中建构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父母开始不熟悉不了解他们的认知,但又缺乏理解和接纳的方法和技巧,导致孩子们的心理精神世界频频出问题。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确实需要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去更好地理解孩子。但是,但是,我们也需要延续我们传统文化的教育。

而赵老师的理论,就非常巧妙地把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一起,在对孩子接纳、理解的同时,能够给孩子建构规则意识,并且还能推动孩子向上发展。

7

在我和孩子的状况越来越糟糕的时候,中国好同学简简,在关键时候及时出手,帮我极力恳请已准备归隐的赵老师重出江湖。

赵老师力挽狂澜,我和孩子的进步肉眼可见,因此,我被赵老师的教育理论深深地折服了。

欲知如何折服,且容我慢慢道来。

未完待续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家庭教育科学教育理念和知识:

一个工作坊妈妈的成长故事mp.weixin.qq.com/s?__biz=MzI5NDU2NTI0Nw==&mid=2247487316&idx=1&sn=c6a6bb62d2df72d6b1919a0c8ff92beb&chksm=ec61ab44db162252e480e787a90223fa3bcba0fe5dfd1eb4983b60f68d26f08a684981b81eb0&scene=21#wechat_redirect

赵老师原创系列长文 “经典家庭教育案例剖析故事集“,利用碎片时间反复细读,既能达到心理疗愈,又能学到家庭教育小知识。

经典家庭教育案例剖析故事集mp.weixin.qq.com/mp/appmsgalbum?__biz=MzI5NDU2NTI0Nw==&action=getalbum&album_id=2498958110049517569#wechat_redirect

如果您有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或疑惑,孩子学习热情不高、效率低下、注意力分散、厌学等等,可联系我们,向赵老师咨询:

一心频道231 次赞同去咨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