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灯二

我是35岁(妈妈的成长故事故事丨35岁的我,成了全职妈妈齐鲁壹点2022-01-25 10:08)

在成为全职妈妈之前,我是一名医美行业的工作者,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朝九晚六、地铁合并公交的通勤生活,直到35岁这一年,家里老人没有办法帮忙照看小孩后,我不得不被动地成为了一名全职妈妈。这期间,为了避免成为全职,也试过了很多办法,但都不能完全行得通。一开始准备送小孩到托管班,但我原公司下班后到家的时间比托管的最晚时间还要晚,于是我从原单位离职,在离家距离比较合适的地方重新找到了一份工作,也同时选择好了小区内的校外托管班,打算等孩子9月开学后入职。没想到去年7月“双减”政策来了,原有的计划彻底乱了,校外托管也行不通了。《82年生的金智英》剧照那一瞬间我崩溃了,那段时间内一直在各种办法之间比较和权衡,想顾全却怎么也顾不全,眼泪想忍也完全不听使唤了。孩子爸爸自主创业不久,公司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主要都是他来料理,几乎占用了他所有的时间,“997”一点也不夸张,辛苦更不用说。就在这样不得已的现实情况的围困下,我似乎只剩下这个“全职”选项。刚开始成为这个角色,是很不适应的。事实是时间变多了,却并未感到自由。为了让自己充实起来,有点接近洁癖的我将打扫这件事情做到了极致,半年里“牺牲”了三把拖把。我一直要处在一种活动的状态里,就连爱看的书也无法使我安静地坐下来待一会儿。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的睡眠也出了问题,入睡困难,容易惊醒。因为睡眠不足的关系,自己开始变得急躁,稍有不慎就会控制不住想要发脾气。我好像进入了一种不良的循环系统里面,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好像做的也感觉没什么价值。《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我焦虑了,突然不工作后,并没有获得那种可以不上班的快乐。相反想得更多了,还萦绕着一种不安全感。“工作并不仅仅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就其深层意义而言,工作是衡量一个人理智与否的标尺。”——加拿大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雅克如是说,可见工作对于人的重要性。“无工作”的现实境况对于“全职妈妈”来说也是不友好的,2019年《82年生的金智英》一书以真实而朴素的笔触写出了许多女性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就如自己的生活好像被人“偷窥”了一样。又有谁不想成为“独立女性”呢?生活独立、精神独立、经济独立,想想都很飒的状态。但成为母亲之后,想达到如此俱全的状态比想象的难。《坡道上的家》剧照老公每月都会像上班一样给我“发工资”,至少在他看来“全职”也是一种职业,只是内容发生了变化。但这与通过自己上班赚来的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家庭中只有一人挣钱的生活是不容易的,有房贷要还,有教育投入,以及家庭日常开销,花钱不得不小心翼翼。尽管老公一再强调让我不要有压力,挣钱都是他的事,但这种安慰并没有太大效力。因为他可能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其实是共同体,我怎么可能没有压力呢。不工作确实很难找到价值感。家庭事务的琐碎,没有一种可以衡量的指标去具体体现。洗衣,做饭、打扫、接送孩子上下学和课外班,以及辅导功课,听起来都是没什么难度可言的事情,实际却是耗时耗力,还不一定出成果。不工作后的社交圈基本等同于消失了,除了偶尔约一约相熟的朋友带孩子一起聚下,其他就没有什么太多与人交流的场合了。渐渐我变得宅了,不太愿意出门。老公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可能也是担心我会抑郁,他开始建议我要不要去看看心理医生,试着走出困境,但我想了想还是决定“自救”,“解铃还须系铃人”。我焦虑的很大程度上是我觉得自己拧巴了,应该是我自己并没有完全接纳“全职”这个身份。当旁人问起近况时,我会有意回避有关工作的谈论,而且我每天还在时刻关注招聘网站,试图寻找可以实现半天班或是小时兼职的工作。鱼与熊掌兼得的事情大多时候是没有的,但还持续抱有幻想。这其中也有年龄的原因。年龄是男女在职场中不可忽略的门槛因素,眼睁睁看着很多聘用要求都写有“XX---35岁”,而自己偏偏就处在这个明晃晃的年龄里,几年过后,未来更是无法预想。就这样在各种想法的裹挟之中,我将自己的拧巴扭成了一股绳,还打了个结。想打开结,首要的还是调整自己完全接纳新的身份,融入到新的角色中。在慢慢自我疏解和释怀后,扭成股的绳子慢慢变得松散了,我终于可以坐下来安静地看一本书了。在安排完所有的事情后,我理应接受自己可以享有这种闲暇时刻,不一定要始终不得闲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在与焦虑抗争半年后,我开始重新规划我的生活。白天孩子在校的阶段,除去必要的事务安排,我进入自己学习的场景。上网课,学手作,将书柜里以前没有时间翻的书找出来看,写读书笔记,尝试投一点点成本的基金理财。孩子放学回家后,我切换进入另一主场,陪伴她的成长,过程中希望自己能以“大朋友”的关系与她相处。当然这个过程也不总是顺畅,学习和努力也是必修课,在这个过程中老公给予了充分的支持与帮助。选择全职,我可能和很多人一样,都是由于生活中的变化而被动做出的决定。但做好是可以主动选择的。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角色需要我们去参演,都很重要,也都很不容易,正是如此,彼此的支持与理解才显得尤为宝贵。彼此成就,“全职妈妈”的路才会走得稳一点,开心一点。来源:劳动观察 举报/反馈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